A~G各物质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B、D为气体单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已知C的浓溶液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能与B反应生成D,由此可以推断B的氧化性比MnO2强 B.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C.新配制的F溶液一般需要加入铁屑和稀盐酸,前者用于防止Fe2+被空气氧化成Fe3+,后者可抑制Fe2+的水解 D.若反应①在常温下进行,则1molA在反应中能转移1mol电子
|
|
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的最外电子层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H2O=NH3·H2O+H2↑ B.NH5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 C.NH5的电子式为 D.1molNH5中含有5NA个N—H键(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
SO2通入足量的Fe(NO3)3稀溶液中,溶液由棕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针对上述一系列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3- B.从上述反应可以得出结论,氧化性:HNO3>Fe3+>稀硫酸 C.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 D.假设通入的SO2完全反应,则同温同压下,SO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比为1∶1
|
|
某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盐酸,测得溶液中CO32-、HCO3-、AlO2-、Al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混合溶液中的CO32-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V1∶V2=l∶5 C.M点时生成的CO2为0.05mol D.a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H++H2O==Al(OH)3↓
|
|
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 ①活性炭、SO2和HClO都具有漂白作用,且漂白的化学原理相同 ②向100mL0.1mol/L的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0.05mol的氯气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4Br-+3Cl2=2Fe3++2Br2+6Cl- ③因为氧化性:HClO>稀H2SO4,所以非金属性:Cl>S ④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I2时的离子方程式:IO3-+5I-+3H2O=3I2+6OH- ⑤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HCO3-+H2OH3O++CO32- ⑥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卤酸的酸性依次减弱 A.全部 B.②⑤ C.②③④ D.②④
|
|
从某些反应看,NH3和H2O、NH4+和H3O+、NH2—和OH-、N3-和O2-两两类似。据此判断下列反应正确的是 ①CaO+2NH4Cl===CaCl2+2NH3↑+H2O②2Na+2NH3===2NaNH2+H2↑ ③3Mg(NH2)2===Mg3N2+4NH3↑④NH4Cl+NaNH2===NaCl+2NH3↑ A.只有③ B.只有① C.①和② D.都正确
|
|
氟氧酸是较新颖的氧化剂,应用性极强,可用被氮气稀释的氟气在细冰上缓慢通过制得:F2+H2O=HOF+HF.该反应中水的作用与下列反应中水的作用相同的是 A.钠与水反应制氢气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制氧气 C.氯气与水反应制次氯酸 D.氟单质与水反应制氧气
|
|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2的溶液中:K+、Na+、Br-、AlO2- B.无色溶液中:H+、K+、MnO4-、C2O42- C.c(Fe3+)=0.1mol/L的溶液中:K+、H+、SCN-、I- D.由水电离出的c(OH-)=1.0×10-13mol/L的溶液中:Na+、NH4+、SO42-、HCO3-
|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14g乙烯和甲烷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一定大于2NA B.2molN2与6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一定大于2NA C.56gFe溶于过量稀硝酸,电子转移数一定等于3NA D.标准状况下,2.24LCH3Cl含有的共价键数一定等于0.4NA
|
|
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