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顺序为C>A>B>D>E, A、C同周期,B、C同主族。A与B形成的离子化合物A2B中所有离子的电子数相同,其电子总数为30;D和E可形成4核10电子的分子。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E和B形成的化合物分子含非极性共价键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A、B、E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 (2)比较A、B、C三种离子的半径大小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写出均由A、B、C、E四种元素组成的二种化合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近年来,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灾害过后,对环境进行消毒杀菌、获取洁净的饮用水都需要大量消毒剂,开发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杀菌、消毒剂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1)Cl2、H2O2、ClO2(还原产物为Cl-)、O3(1 mol O3转化为1 mol O2和1 mol H2O)常被用作消毒剂。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中消毒效率最高的是 (填序号)。 A.Cl2 B.H2O2 C. O3 D.ClO2 (2)过氧乙酸(CH3COOOH)是一种多用途的新型液体消毒杀菌剂, 它具有CH3COOH 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与过氧乙酸混合,不会使过氧乙酸失效的是 (填序号)。 A.FeCl3 B.KMnO4溶液 C.稀盐酸 D.NaHCO3溶液 (3)消毒试剂亚氯酸钠(NaClO2)在常温与黑暗处可保存一年。亚氯酸不稳定可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lO2―→ClO2↑+H++Cl-+H2O(未配平)。在该反应中,当有1 mol ClO2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是 。 (4)氯氨(NH2Cl)可作杀菌剂,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氯氨在水中的杀菌机理: .
|
|
以色列科学家Daniel Shechtman因发现准晶体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人们在自然界中也找到了组成为Al63Cu24Fe13的天然准晶体。将相同质量的此准晶体分别与足量的盐酸、烧碱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为 A.n(烧碱)<n(稀硝酸)<n(盐酸) B.n(烧碱)<n(盐酸)<n(稀硝酸) C.n(稀硝酸)<n(烧碱)<n(盐酸) D.n(盐酸)<n(稀硝酸)<n(烧碱)
|
|
在某稀溶液中含有0.1 molHNO3和x molH2SO4向其中加入9.6 g铜粉,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则x值至少为 A、0.1 B、0.12 C、0.15 D、0.2
|
|
化学反应中,有时存在“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的特殊情况。下列反应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①过量的锌与18mol/L的硫酸反应;②过量的氢气与少量氮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充分反应;③过量的MnO2与浓盐酸;④过量铜与浓硫酸;⑤过量稀硝酸与银反应;⑥过量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 A.②③④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
|
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离子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离子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离子
|
|
某澄清透明溶液中只可能含有: 中的几种,向该溶液中逐滴加人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NaOH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A.②⑤⑦ B.②③⑤⑦ C.③⑤⑦ D.④⑤⑦
|
|
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45 mol·L-1·min-1 ②v(B)=0.6 mol·L-1·s-1 ③v(C)=0.4 mol·L-1·s-1 ④v(D)=0.45 mol·L-1·s-1 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④>③=②>① B.④<③=②<① C.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
|
|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3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NH3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NA C.1 mol Na2O和Na2O2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是3 NA D.标况下,11.2 L HF所含的分子数目为0.5NA
|
|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氯化铝溶液通入过量的氨气:Al3++4OH-=AlO2-+2H2O B.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 MnO2+4HClMn2++2Cl-+Cl2↑+2H2O C.FeCl3溶液用于蚀刻印刷电路:Cu+2Fe3+=Cu2++2Fe2+ D.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 3ClO-+Fe(OH)3=FeO42-+3Cl-+H2O+4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