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含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50 mL1mol·L-1的HCl溶液,测得溶液中的某几种离子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曲线表示的减少,d曲线表示氢氧化铝的溶解 B.b和c曲线表示的离子反应是相同的 C.M点时Al(OH)3的质量小于3.9g D.原混合溶液中的与的物质的量之 比为2︰1
|
|
物质之间相互反应时,加入的量不同往往反应不尽相同,在给定条件下反应,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NaHCO3与石灰水反应,当n(NaHCO3):n[Ca(OH)2]=1︰1时,完全转化为CaCO3 B.CO2通入石灰水中,当n(CO2)︰n[Ca(OH)2]=1︰1时,能得到澄清溶液 C.AlCl3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当n(OH-)︰n(Al3+)=1︰1时,铝元素以形式存在 D.Fe与稀硝酸反应,当n(Fe)︰n(HNO3)=1︰1时,溶液中铁元素只以Fe3+形式存在
|
|
现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的新制氯水,浓度均为0.1 mol/L,,如果在甲瓶中加入少量的NaHCO3晶体,在乙瓶中加入少量的NaHSO3晶体,丙瓶不变。片刻后,甲、乙、丙三瓶溶液中HClO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乙>丙>甲
|
|
下列各组比较项目包含的数据关系中,前者比后者大的是( ) A.氯水与氨水中微粒种数 B.H2O2与O2分子中氧氧键键能 C.CH4分子与离子中的键角 D.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
|
|
某溶液含有Ⅲ中的离子(见下表),欲用Ⅰ中的试剂来检验溶液是否还含有Ⅱ中的离子,能够成功检验的是(说明:在实验过程中不允许加热、过滤、萃取等操作)( )
|
|
下列关于元素或物质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气和二氧化硫均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将溶有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后又复色,说明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没有氯气强 B.焦炭和石英砂制粗硅,说明单质C的氧化性比单质Si强 C.醋酸加入水玻璃中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说明C的非金属性比Si强 D.透闪石(Tremolite)Ca2Mg5Si8O22(OH)2,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为:2CaO·5MgO·8SiO2·H2O
|
|
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予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氢化物溶于水生成弱酸 B.Y与X可生成Y3X2型化合物 C.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存放不易变质 D.Z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两种酸性氧化物
|
|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方案,其中可行的为( ) A.已知质量的铝镁合金,通过下面实验设计可以测定镁的质量分数:铝镁合金 测定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B.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先称量或量取物质,再溶解或稀释,并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继续往容量瓶中加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C.用裂化汽油萃取溴水中的溴之后进行分液时,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D.欲检验SO2中是否混有CO2,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若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混有CO2
|
|
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
描述或解释下列现象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再通入CO2,溶液有蓝变红:CO2+2OH-=+H2O B.漂白粉溶液中加氯化铁溶液产生大量红褐色沉淀:Fe3++3ClO-+3H2O=Fe(OH)3↓+3HClO C.Cl2通入FeBr2溶液中,Cl2与FeBr2物质的量之比4︰5:10Fe2++6Br-+8Cl2=10Fe3++3Br2+16Cl- D.碳酸氢铵溶液中加足量澄清石灰水:++Ca2++2OH-=CaCO3↓+NH3·H2O+H2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