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

A. 此时马克思主义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 中共成立的阶级基础已经具备

C. 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已经明确

D. 马克思主义已经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梁启超意在

A. 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

B. 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

C. 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D. 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

 

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材料现象表明

A. 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交通运输

B. 外国侵略阻碍了中国近代交通发展

C. 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缓慢

D. 西方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方式的近代化

 

轮船招商局最初由旧式沙船商人出身的朱其昂主持,招股困难重重,而买办唐廷枢、徐润接手以后,短时间内即招足100万股本;上海织布局在郑观应入局之前后,其局面之不同也与之同类。这说明

A. 洋务运动一定程度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B. 民族资产阶级兴起于近代官办企业

C. 买办阶层一定程度上代表先进生产力

D. 实业救国已成为近代民族思想主流

 

1899年,美国政府提出了如下对华政策:各国要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该政策有助于

A. 实现各国利益均衡

B. 维护中国主权完整

C. 平息列强在华矛盾

D. 扩大美国在华利益

 

从鸦片战争后到十九世纪末,“民教”冲突不断,大小教案达四百余起。但在1901年后数量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出当时

A.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B.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C. 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D.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清咸丰,同治年间,社会动荡,民生艰难。而政府官员“掩饰弥缝,苟且偷安”,士人沉迷于故纸堆中繁琐考证,社会上出现了“天下不乱于长发贼而乱于汉学”的说法。这一说法表明

A. 太平天国沉重打击清政府统治

B. 西方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

C. 西方思潮冲击传统封建体制

D. 传统文化无法应对社会变革

 

1724年(雍正二年)的《圣谕广训》规定:“又如西洋教宗天主,亦属不经,因其人通晓历数,故国家用之。尔等不可不知也。”此规定

A. 表明清朝实行了宽松的宗教政策

B. 有利于西方科技知识传入中国

C. 表明清朝高度重视西方先进科技

D. 有利于“东学西渐”

 

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A. 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 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C. 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D. 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的剧烈变动    B.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 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19270/68464) 首页 上一页 19265 19266 19267 19268 19269 19270 19271 19272 19273 19274 1927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