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欧经济和政治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都伴随着以复兴古典文化为特点的思想文化运动;8、9世纪,注重恢复学习拉丁语,由此为古典文化的传承保留了最基本的载体;12世纪,促进了对古典哲学的学习;14、15世纪,在创新古典文化的同时,深刻地探究了人的本质。可见,14、15世纪时的思想文化运动 A. 推动了欧洲古典文化的繁荣 B. 是对中世纪文化的彻底决裂 C. 是前两次发展基础上的升华 D. 推动了欧洲政治革命的到来
|
|
生与死是人生的终极关怀,苏格拉底与庄子对此有着深刻的思考。庄子力求实现肉体上的“尽年”(指终其天年)和精神上的“逍遥无待”;苏格拉底则把灵魂脱离肉体看作对至善的把握、真知的获得,提出了 A. 探求德性的道德价值观 B. 道法“自然”的哲学观 C. 不生不死的自由价值观 D. 与“道”合一的理想追求
|
|
“人是万物尺度,合乎这个尺度的是存在的,不合乎这个尺度的是不存在的。”普罗塔哥拉的这一命题,最容易产生歧义的是如何理解“人”。按苏格拉底的理解,“人”应当 A.成为判断尺度 B.重视知识的传授 C.讲究理性思维 D.注重自己的感觉
|
|
自公元前5世纪中期起,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雅典学校那种着重于体育与音乐的教育,人们对辩论术、修辞学和演说的学习欲望凸现了出来。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B. 雅典人追求个性 C. 雅典文化发展及繁荣 D. 智者学派的兴起
|
|
20世纪80年代我国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比例是23.5%,到1997年则下降到12.21%。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义教育的确立 B. 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C. 高考制度的全面恢复 D. 《义务教育法》全面实施
|
|
1977年8月,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这一认知直接推动了 A. “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 B. “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提出 C. 高校统一招生制度的恢复 D. 《义务教育法》的制定与颁行
|
|
这种高等教育入学方式“不仅为工人和农民创造更大的受教育机会,而且产生出新型工农知识分子”。材料中所说的“高等教育入学方式”发生在 A. 新中国成立的50年代初期 B.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
|
|
1970年4月,《参考消息》上刊登的一封贺电:“……打破了苏美这样的超级大国垄断……空间科学技术的神话。伟大的中国人民掌握的新知识将把人类从这些超级大国制造的恐惧情绪中解放出来。”此贺电肯定的是中国 A. 载人航天技术工程启动 B.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D. 不同于美苏的独立外交
|
|
1964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向白宫提供的一份秘密情报中“根据新拍摄的太空照片,我们现在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中国一个可疑的设施,是一个能够在两个月内投入使用的核试验基地。”这反映出 A. 美国对华主权构成严重威胁 B. 中国核试验的步伐难以阻挡 C. 中国国防科技有了长足进步 D. 中国核研究独立自主的特征
|
|
新中国成立伊始,1950年就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会上确立了“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的教育方针。此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A. 通过教育壮大工农革命力量 B. 以人民教育服务于国家建设 C. 培养提高国民民主政治意识 D. 变旧教育为新型的人民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