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当代中国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都是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1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斯·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开始的)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的大讨论。 ——据邢贲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 (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必要性。
|
|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 ——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 外在自由和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这些贵族精神的传统,在英国贵族那里通过与国王的抗争,保存了下来。 ——许纪霖《平民时代的贵族精神》 材料三 看民国风景,有历史、有人物、有景观、有文争武斗、有生活方式,归根结底,是生活方式。思想激变,生活方式亦随之激变。这是一段“过激”的历史,人人慨当以慷、个个向死而生。民国人的精神、气节、面貌、习性、礼仪,因之而带有“民国范儿”。 ——新周刊330期《陈丹青民国答问录》 (1)“魏晋风度”在思想、书法、绘画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法制发展的角度,简述1640—1720年代英国贵族为了追求自由同国王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民国范儿”产生的时代背景。 (4)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对“魏晋风度”、“贵族精神”和“民国范儿”的认识。
|
|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将国共两党的合作比喻为共同建造了一座房子。我们虽然“像新娘子上花轿一样”扭扭捏捏、勉勉强强搬进房子里,“但始终没有当房子主人的决心”。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忽视了 A. 领导权问题 B. 农民问题 C. 群众路线问题 D. 独立自主问题
|
|
下图所示海报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西欧实现了一体化 B.美国努力扶植西欧 C.欧洲重视提高妇女的地位 D.欧洲社会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
|
以下是《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节选内容。它表明中国共产党 A. 承认国民政府的领导地位,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B. 取消红军番号并接受改编,交出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C. 停止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放弃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 灵活调整政策,使其更加适合团结抗日的总任务
|
|
《三国志》记载:曹操的爷爷曹腾是西汉丞相曹参的后代。2013年11月复旦大学进行的DNA检测否定了这一说法,证实曹操之父来自家族内部过继,该家族并非曹参本族。而我国古代也有过继养子“异姓不养”的风俗。这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 内外服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
|
20世纪50年代,在评论某一国际会议时,美国舆论认为,某些代表的亲美发言“没有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据此可知,这一会议 A.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B. 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D. 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
|
《礼记》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其中多数篇章是孔子弟子的作品,其中写道:“君天下曰天子。”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写道:“皇天右而子之,号称天子。”以上两种对“天子”的说法 A. 都具有浓厚的君主专制主义的色彩 B. 都反映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C. 都体现了“天子受命于天”的思想 D. 都反映了君主是最高统治者的思想
|
|
1514年,广东布政司参议陈伯献奏说:“近许官府抽分(注:征收进口税),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兵器,纵横海上”。据此可知 A. 陈伯献反对海禁政策 B. 明政府加强海禁力度 C. 明代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略 D. 明政府曾经放松海禁
|
|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解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对该改革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B. 政治领域改革失败后被迫转向经济领域改革 C. 以“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代替原先的苏联 D. 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了“科学社会主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