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腊,公民的自由是在城邦里分享社会权利,是以集体的方式直接行使完整主权的若干部分。而公民的政治则是与城邦相关的一切事务,它几乎囊括了政治、宗教、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这说明古希腊民主政治 A. 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妨碍 B. 为现代个人自由提供了范式 C. 确立了轮番而治的参政方式 D. 帮助公民树立集体荣誉观念
|
|
供给侧改革是目前我国经济改革的热门话题,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其内容是在生产领域去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在财政金融领域是大规模减税、削减开支、紧缩货币。下面选项与之相关的是 A. 出现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 推行混合所有制 C. 新经济造成我国经济结构失调 D. 借鉴了美国供给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复兴”实践
|
|
下图是1893—1919年间天津口岸生产资料进口值在进口总值中的比重变化情况。(设生产资料进口值和消费资料进口值总计为100)此情况主要反映了该时期 A. 传统的自然经济已彻底瓦解 B. 天津地区工业化程度的提高 C. 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深 D. 洋务运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
|
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所含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注:单位,万两,资料选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A.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促使农业税比重大幅缩小 B. 洋务及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并发展,工商杂税收入上升 C. 税收主体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D.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关税收入是清政府最主要的财源
|
|||||||||||||||||||||||||||||||||||||||||
(题文)“(宋)国初未尝务虚外郡以实京师,——虽创方镇专赋之弊,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系省,然非尽取之也。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监控趋向松弛 B. 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自主维护统一 C. 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消除边疆割据隐患 D. 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
|
汉昭帝始元六年,征文学贤良问以治乱,“皆对愿罢郡国盐铁酒榷均输,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然后(教)化可兴。”这表明盐铁官营 A. 遭到知识阶层强烈反 B. 与重农抑商政策相背离 C. 强化了封建大一统政权 D. 败坏了汉代的社会风气
|
|
汉武帝时,任用品级低下的少府尚书处理奏章,参与内朝事务。魏晋时期尚书职权不断扩大,尚书令日益尊贵,又新设立中书省、门下省。隋唐时期,尚书省成为重要的行政机关。这一变化体现出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B. 尚书省长官拥有部分决策权 C. 相权被君权侵夺与复位 D. 尚书从位卑权重到位高权轻
|
|
孟子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下列观点中与上述思想一致的是 A. “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B. “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C. “是故欲人之爱己也,则必先爱人;欲人之敬己也,则必先敬人。” D. “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
|
《礼记大传》载:“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这旨在强调 A. 嫡长子的特权地位 B. 血缘与政治的结合 C. 宗法尊卑等级关系 D. 宗法制的社会作用
|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阵营。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之而得罪郑成功,郑成功诛杀施琅家人,施琅再次降清。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率清军大举进攻,不久占领澎湖。台湾郑克壤败局已定,但施琅却不忙于进军台湾,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统一台湾,获康熙帝同意。郑克壤投降归顺,从此台湾成为清的一部分。 统一台湾后,施琅认为,台湾乃要害之地,“红毛”“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促成康熙帝决心留守台湾,并于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设立台湾府。 施琅攻占台湾后,夺占的田产几乎占据南台湾已开垦土地的一半,名为“施侯租田园”。后世对于施琅的评价,民间有较大争议,传统史学家也难以将他的形象正面化。 ——据施宣圆《施琅“复台”和“保台”的历史功绩》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施琅在国家统一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施琅在后世评价不高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