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894—1920年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表》,此阶段
A. 官僚资本因甲午战争失败而衰退 B. 重工业资本超过轻工业资本 C. 外国资本因特权而占据主导地位 D. 民族资本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
|||||||||||||||||||
1919年5月7日《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青岛、山东是“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由此可见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 A. 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 B. 促使民主思想进一步扩散 C. 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D. 借文化圣地博得列强的理解
|
|
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 A. 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B. 内阁掌握决策大权 C. 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 D. 相权一度得以恢复
|
|
下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图。大运河河道的变迁是 A. 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 B. 政治中心转移的反映 C. 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 D. 经济形态变革的标志
|
|
在我国古代儒家思想中,反对“率兽食人”的暴政、强调“民为贵”的民本主义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等级观念和“牧民”思想共存共生。这种种共生意味着: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是一种思想体系中相互呼应、彼此补充的两种特质。其特定价值内涵根源于 A. 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 B.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 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基础
|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 B. 分封制促进了东方诸侯国的社会发展 C. 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 D. 分封制加强了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谭嗣同认为:“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如此而事扰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像痛斤暴君那样,他痛斤为暴君服务的纲常名教:“三纲之摄人,足以破其胆而杀其灵魂”,是“暴乱无理之法”,是“愚黔首之术”。他特别指出,“两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他由此发出了“冲决罗网”的呼声,把“君主之罗网”、“伦常之罗网”,统统列为应被冲决之列。 ——摘编自《谭嗣同传》 (1)根据材料,概括谭嗣同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3年1月美英召开卡萨布兰卡会议,会上双方达成以下内容: 地中海方面:1.攻占西西里岛,目的是——(1)使地中海的交通线更为安全。(2)减轻德军对俄国前线的压力。(3)加强对意大利的压力。……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罗斯福总统单独会见了艾森豪威尔将军,艾森豪威尔将军回忆说“……他(罗斯福)还机智地指出,既然法国人想迫切取得大量的军事装备,那我们就可以此为条件,采取要他们服从美国在欧洲方面的战略观点,使用他们的基地,并逐步撤换反对美国政府的法国官员,这是完全适当的。如果他们在这些重要问题上不支持我们,那武装他们显然是无用的。” ——朱贵生王振德张春年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萨布兰卡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会后盟军进行的重大军事行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目的。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吏治败坏,考察官吏的制度流于形式。张居正在维护明朝统治的基础上推行了“考成法”,内容:其一是六部和都察院要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个帐薄上,一本由部、院留做底薄,一本送六科,一本道内阁。其二是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底簿登记,逐月检查。六科根据帐薄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亦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欺隐事例进行惩处。这样,月有考,岁有稽,内阁总其成。“致理之要,无逾于此”。 ——摘编白张海瀛《论张居正的考成法》 材料二 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远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中国由于其孔子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作战本领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开始被推举为模范文明……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 ——摘自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八个方面的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秉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还强调了新的考试科度必须和美国国情融合、贯通。 ——摘自严泉《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目的和特点,并简析“考成法”实施的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西方人是怎样学习中国的考试制度的?到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王术静《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研究》等改编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