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公元前546年,在宋国的斡旋下,举行了有楚、晋两大诸侯国和宋、郑等十余小国参加的弭兵会议,达成“晋、楚之从(注:从国)交相见”的决议;此后,宋、郑等国“仆仆于晋、楚之廷”。这段记载反映出( ) A. 周王室已经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 B. 战国初年诸侯争霸极为激烈 C. 大小诸侯与周王室的宗法关系不同 D. 当时分封制度受到较大破坏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他们在旅行和辩论的过程中,吸引信徒,逐渐形成各哲学学派。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凡制度、典礼所及者,除宗法、丧服数大端外,上自天子、诸候,下至大夫、士止,民无与焉,所谓“礼不下庶人”是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的特点。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
|
(题文)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 ②宣扬性善论 ③将治国理念与人生修养结合起来 ④董仲舒思想与之有渊源关系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
中国汉字的“人”字有互相支撑、搀扶的意思,孔子也主张“仁者爱人”,这些所反映的思想与下列主张相符的是 A. 小国寡民,清静无为 B. 加强中央集权,重农抑商 C. 节俭节葬,兼爱非攻,尚贤尚能 D. 人性本善,实行“仁政”
|
|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墨、法 B. 儒、法、道 C. 法、儒、道 D. 道、法、儒
|
|
(题文)“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主张? A. 以德治民 B. 反对任人唯亲 C. 民贵君轻 D. 小国寡民
|
|
古代韩非子主张法律应向全国公布,臣民必须遵守其“法制“思想的实质是( ) A. 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绳 B. 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动 C. 将法律作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D. 用法制代替君主个人意志
|
|
下列对于孔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其思想核心是“仁” B. 主张维护旧的统治秩序 C. 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 D. 其思想成为当时的正统思想
|
|
《明史》记载:“帝(明太祖)尝览《孟子》,……谓:‘非臣子所宜言。’议罢其配享。……卒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云。”导致明太祖“孟怒”的原因是( ) A. 明太祖出身低微,孟子依附权势 B. 明太祖加强皇权专制,孟子讲求民本 C. 明太祖崇尚法家学说,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 D. 明太祖是统治阶级代表,孟子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
|
|
孟子曰:“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君者而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这说明 A. 史学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性 B. 社会动荡引起了史学研究 C. 孔子倡导君君臣臣秩序 D. 孟子反对孔子研究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