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科考中注重应试、模仿范文、文辞浮华的风气盛行,明朝嘉靖皇帝颁布三途(科举、岁贡、荐举)并用之法,以选“有学行者”。这有助于 A. 强化中央集权 B. 扩大统治基础 C. 重塑人才观念 D. 增加教育需求
|
|
两宋时期,城市丧葬文化方面呈现出由孝道观向私利观转化的趋势,火葬、延葬、不葬等社会风气普遍流行。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义利观念的变化 B. 陆王心学的冲击 C. 血缘亲情的淡化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
|
唐代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设置军市,军需物资的缺口由西域商人供给,军、商互市时必须签订契约文书,一旦发生纠纷,官府凭契约文书裁决。这说明 A. 政府鼓励西域商业的发展 B. 政府注重西北地区的稳定 C. 地方行政对军事权力有所制约 D. 商业性契约在当时已普遍存在
|
|
从下表曹操历史形象描述的变化可以得出 A. 史家不可能客观描述历史事实 B. 史家身份立场会影响历史书写 C. 史家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 D. 史家观念变化较少影响历史书写
|
|
春秋时期,建立国储粮制度的齐国对鲁国发动了商战,连续多年大量进口鲁国的丝织品绨,鲁国民众基本放弃了其他生产。然后齐国阻断其粮食进口通道,迫使其屈服,这说明 A. 农业具有战略价值 B. 商战决定争霸成效 C. 自然经济保障国家安全 D. 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用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用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请选取一个角度,运用中外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所述政府与经济的关系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
“光盘行动”“民生幸福”“中国梦”等是近几年年的新闻热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家训》 材料二下表是某老人记录的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单位:元)
(1)概括材料一的主张,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以1978年为界概括老人家国庆节开销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自的原因。
|
|||||||||||||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各种文明不断交融创新的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文明的差异 (1)填写下列表格: 十九世纪前后的中国与英国的比较
文明的冲突 19世纪末,欧洲诗人吉卜林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2)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什么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你对这种观点的认识。 文明的创新 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历史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借鉴并创新的?
|
||||||||||||||||
1962年的《关于几年来宣传口号的初步检查报告》重点检查了1958、1959两年中的错误口号,包括“违犯客观规律,助长了主观主义发展的错误口号”“高指标、高任务,助长了‘浮夸风’的错误口号”等。这反映出国家 A. 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B. 彻底否定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C.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失误 D. 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冒进倾向
|
|
1953年,《人民日报》发文说:“河北省合作总社应当认真克服片面营利观点,公开肥料成本,重新确定合理利润,不要使下级社在经营中发生亏累现象,以便迅速调整肥料价格,克服社价和市价脱节现象。”该文章 A. 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经济进程 B. 标志着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 C. 反映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 D. 意在促进农村合作经济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