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据统计,1912年全国有商会794所,入会人数19.66万人,1915年商会增至1211所,入会人数达23.85万人;1911年至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年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 洋务运动的诱导刺激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

D. 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区。到了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材料表明明清时期的江浙地区

A. 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B.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 重农抑商观念淡薄    D. 地域商人活动频繁

 

据不完全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新创办的商办厂矿企业有50余家,资本总额达1200万元。商办企业的投资额几乎相当于官办、官商合办企业投资额的3倍。此时商办企业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B. 清朝政府扩大税源的需要

C. 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 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影响

 

1896年初,清政府同意:“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这一措施

A. 有利于民族工业产生

B. 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C. 推动了洋务运动兴起

D. 导致了民族工业萧条

 

“自1869年至1894年,商办企业只有50多个,资本共有500余万元。虽然数量很少,实力甚微,但它却是一种新生的社会经济力量。”属于这一“新生的社会经济力量”的近代企业是

A. 轮船招商局

B. 发昌机器厂

C. 江南制造总局

D.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乾隆时期《吴县志》记载:“吴(今苏州)为东南一大都会,当四达之冲,燕齐楚秦晋百货之所聚……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列肆招牌,灿若云锦。”该材料说明当时

A. 苏州商业发展繁盛

B. 徽州商帮逐渐兴起

C. 政府停止抑商政策

D.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西汉贡禹上书称:“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材料反映汉代官营手工业

A. 规模庞大,不计成本

B. 高效运行,管理严格

C. 分工细致,技艺精湛

D. 产品精美,面向市场

 

清乾隆二十二年谕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下图所示的防夷措施。材料反映清政府

A. 断绝中外经济交流

B.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禁止民间贸易往来

D. 严格限制外商贸易

 

下侧宋代石刻反映了苏州古城的城市布局。西北角的“平权坊”和“西市坊”一带,只有坊名,没有坊门、坊墙。《吴郡志》记载,此处的跨街楼是最热闹的酒楼,通宵达旦。图文信息说明当时的苏州城

A. 市坊界限己被打破    B. 草市遍布城内各处

C. 商帮大多聚集于此    D. 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海禁,系封建王朝禁止本国私人商船出海贸易并严格限制外国商船进口贸易的政策。“禁海”、“迁海”、“南洋贸易限令”、“一口通商”等政策对清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

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②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③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④破坏了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6415/68464) 首页 上一页 26410 26411 26412 26413 26414 26415 26416 26417 26418 26419 2642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