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A. 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 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C. 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D. 宋朝程朱理学

 

西方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

A. 民贵君轻

B. 天人感应

C. 三纲五常

D. 和谐中庸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 )

A. 藏富于民    B. 勤俭节约

C. 忠孝为本    D. 国富民贫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这些主张产生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清人赵翼写《廿二史札记》讨论到元朝末年的情况其中有一个标题叫“元末殉难者多进士。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汉族进士居多。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 (  )

A.元朝灭亡的原因

B.理学的影响

C.元朝知识分子地位降低的原因

D.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评价的应是(   )

A. 荀子思想    B. 董仲舒新儒学

C. 宋明理学    D. 维新思潮

 

中国古代晚期思想也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如黄宗羲的“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这一观点体现了 (  )

A.变集权为分权变专制为自制

B.主张治天下皆决于学校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工商皆本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其中儒家思想

A. 提供了积极进取和改革精神    B. 提供了无为的哲学思想

C. 提供了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D. 提供了民主思想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6420/68464) 首页 上一页 26415 26416 26417 26418 26419 26420 26421 26422 26423 26424 2642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