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泛指开发山泽资源的人)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意在强调(  )

A. 精耕细作    B. 重农抑商    C. 垦荒开矿    D. 农工商皆本

 

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有为人诟病之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摘编自程念棋《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

材料二“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近与低价,这叫似徙贵就贱,用近求远”。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苏)辙曰:“以钱货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钱入民手,……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恐鞭捶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续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成效。

(2)材料三中,苏辙抨击的是王安石的哪一项变法措施?抨击的理由是什么?

 

【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图14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是文学和美术的主流。下列各项作品中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是(   )

A.《人间喜剧》、《日出·印象》     B.《巴黎圣母院》、《自由引导人民》

C.《大卫·科波菲尔》、《格尔尼卡》 D.《等待戈多》、《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下列能反映启蒙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 “思维着的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反映在

A. 反宗教神学

B. 以理性作为思想武器

C. 主张自由平等

D. 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产生的顺序是: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③②①④    D. ②①④③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A. 存天理,灭人欲

B. 格物致知

C. 致良知

D. 发明本心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 道家

B. 儒家

C. 法家

D. 墨家

 

古人云:“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人处世不可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五雷轰顶”。你认为这些言论反映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学派的思想。

①儒家

②道家

③墨家

④法家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6416/68464) 首页 上一页 26411 26412 26413 26414 26415 26416 26417 26418 26419 26420 2642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