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阅读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表,对该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棉纱进口

棉布进口

麦粉进口

钢铁进口

机器进口

生铁产量

下降38%

下降20%

下降15%

增加20%

增加20%

增加30%

 

 

A. 官僚资本的日益膨胀

B.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 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D. 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2015年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既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的转折点。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通过抗战

A. 赢得了与西方大国一样的地位

B. 赢得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

C. 为世界赢得和平做出突出贡献

D.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士兵和市民共同对抗政府向市民征收房产税和扩大交易税,抗税逐渐成为市民的一种斗争方式。为了抗税,唐朝后期多次发生市民拦截宰相,甚至殴击宰相的事件。这客观上反映了

A. 唐朝的日趋没落

B. 商人地位的提高

C. 朝廷官员的腐败

D. 城市经济的发展

 

宋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标榜的士大夫,不顾传统道德的指责,不耻事贾,牟取暴利。这表明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宋人商业观念发生变化

C. 政府允许士大夫兼职经商

D. 士大夫对理学持怀疑态度

 

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后,旧式学者叶德辉攻击康有为利用孔子宣传托古改制的理论是“假素王之名号,行张角之秘谋”;御史文悌在奏折中,严参康有为“灭圣经”、“乱成宪”的叛逆行为,要求将该书毁版,将康有为处死。这些现象反映出

A. 变法理论在统治阶级中反响强烈    B. 维新变法已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C. 顽固势力试图维护儒学正统地位    D. 清王朝的统治日益趋于土崩瓦解

 

“廷寄”就是皇帝写给人臣们的密信。某“廷寄”系用牛皮纸封制,信封两侧有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材料表明军机处

A.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 掌握了军政要务的决策权

C. 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制皇权

D. 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

 

建国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

A. 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

B. 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

C. 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

A. 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 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D. 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0年以后西方各国与清政府重订条约,清政府力争撤销领事裁判权,而列强藉口中国法制不完善、太落后,不能保障其国民利益拒不同意。中国此时对国际法有所了解,知道主权的重要性,因而也不相让。1901年中国第一次表示要进行法制改革,1903年清政府设立修订法律馆,先后译出了德、日、法等国的法律,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制定新法的工作。

——摘编自高其才《领事裁判权与近代中国法制变革》

材料二已从1906到1908年在日本顾问冈田的帮助下,更定刑名,删除凌迟、袅首、戮尸等酷刑,完成了《大清新刑律》并预定1913年实行。它以“折衷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又“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此外还未用西方国家法律中的罪名法定主义、犹豫制定(缓刑)和假释制度等。

“往昔律书体裁最专属刑事,而军事、民事、商事以及诉讼等项错综其间”。沈家本主张应“随乎时运之递迁”而改革法律结构,制定《大清民律草案》、《刑事诉讼律草案》等部门法与单行法规,但大多因清朝灭亡而未及颁行。

“政刑之权丛于一人之身”。沈家本认为“东西各国宪政之萌芽,俱本于司法之独立。”1907年在法部的主持下,创设审判厅于东三省,并试办于直隶、江苏两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司法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内容并加以评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最早记录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分归大鸿胪和少府管理。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广州设置市舶使,多由皇帝的心腹宦官担任。其首要职责是向宫廷进献海外珍品,兼管海外贸易。宋朝在广州设市舶司,这是中国第一个专管对外贸易的官方机构,负责征收舶税,“以助国用”。市舶司最多时有10个,主要设在沿海地区。南宋高宗末年,泉州、广州和两浙路市舶司年入达200 万缗,约占当时国家货币岁入总数的1/5。明朝承袭前代,在主要港口城市设市舶司,以适应海外诸国朝贡的需要,且终明之世,罢置无常。康熙年间,清朝撤市舶司,设江、浙、闽、粵四海关。1757年,除粵海关外,其余三大海关被关闭。

——摘编自傅宗文《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管理传统与早期海关》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美、法三国边使清政府签订通商条约,要求“邀请英美法人帮办税务”。据此,英国人李泰国被任命为首位海关总税务司。总理街门成立后英国人赫德接替李泰国。赫德执掌海关期间,引进西方人事管理制度,对海关人员的职权、薪资、晋升、惩戒都做了细致规定,并仿照英国建立新的会计制度。由于管理严密,海关财务很少发现舞弊现象。从1861年到1910年间,清政府的关税总收 入增长了 5.8倍。海关还为京师同文馆提供了大量的经费支持,清政府驻外使领馆的经费也由海关提供。1878年,天津海关开始试办邮政,标志中国近代化邮政的开始。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海关和清代前期海关的不同,并简要评价近代海关的作用。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5686/68464) 首页 上一页 35681 35682 35683 35684 35685 35686 35687 35688 35689 35690 3569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