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初,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九章律》和其它一系列法律,统称“汉律”。汉律的形式,主要有律、令、科、比四种。律为律条,令为诏令,科为法律适用,比为案例类推。汉律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儒家经义成为其法理的基础。近代严复曾说:“三代以还,汉律最具。吾国之有汉律,犹欧洲之有罗马律也。”到明清时期,中华法系已走到尽头。晚清,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冲击下,统治者对法律做了一些调整,但是,最终也未能走上立法民主化、司法独立化的道路。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 材料二:在中华法系中,与商业有关的民事法律关系得不到充分发展,重视公权益即国家利益,被看做是天经地义的,私权益即庶民个人利益,却得不到应有重视。而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其中有关财产所有权和契约的各项规定,都是由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经典性规范构成。尤其罗马法利用有利的客观地理环境,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法系之一。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律和罗马法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系在近代时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
|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当时的德国皇帝与英国国王相比( ) A. 产生方式不同 B. 制衡机构不同 C. 任期长短不同 D. 权力大小不同
|
|
下面是近代某国某时期的政体示意图 示意图所示制度的特点是( ) A. 行政权由元首和内阁共同执掌 B. 内阁独立对议会负责 C. 元首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D. 元首拥有任命内阁、主宰议会等大权
|
|
自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这主要是因为 A. 总统权力被有效限制 B. 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C. 人权诉求的不断满足 D. 资产阶级革命较为彻底
|
|
下表是某学者对出席1787年制宪会议的全部55名代表的财产状况和职业统计。作为史料,它可以( ) 制宪会议代表财产状况和身份分布表 A. 佐证美国宪法内容的局限 B. 表明美国工业资本的崛起 C. 证明制宪过程的尖锐冲突 D. 说明美国宪法缺乏权威性
|
|
托克维尔说:“小国有自由,大国有力量。十三个州就是一个小国,现在要让渡权力建立起一个大国,如何设计中央和各州的纵向分权机制,以使国家兼具有自由和力量?”美国开国元勋们的做法是推行 A. 邦联制 B. 联邦制 C. 共和制 D. 三权分立
|
|
据统计,1878—1887年英国政府议案占用下院83%的工作时间,1888—1897年增加到84.5%。英国内阁合法占用下院超过80%的议事时间,使许多其他议案不能列入议事日程。这一情况表明英国 A. 议会核心地位逐渐丧失 B. 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C. 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 D. 内阁的权力不断膨胀
|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1649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并宣布成立共和国。但光荣革命后,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等,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种变化 A. 说明了君主制比共和制更有优越性 B. 反映了人民革命斗争的必然结果 C. 体现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 D. 调动了各阶级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
|
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其实施过程中( ) A. 保证了平民平等参与公民大会的权利 B. 依据自然法精神改正了形式主义的缺点 C. 从理论上承认了公民享有的平等权利 D. 反映出罗马政治体制变化的法律依据
|
|
罗马法早期具有狭隘性、注重形式、程序繁琐、严重僵化等缺点,随后罗马法逐渐摆脱了狭隘、形式主义的缺点。这种转变发生在( ) A. 公元前5世纪 B. 公元前3世纪 C. 公元3世纪 D. 公元6世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