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秦帝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统一文字由于中国文字所具有的性质,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A. 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 有利于秦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D. 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该现象说明当时

A. 血缘宗族性组织体系逐渐解体

B. 土地制度变革

C. 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缓和

D. 郡县制度确立

 

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C. 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D. 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

A. 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

B. 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权力过小

C. 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D. 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工具

 

据统计,清代某县的108位知县中,出身进士的有31人,举人36人,贡生9人,其他32人。这反映出

A.科举制在选官方面影响非常有限     B.科举制已成为最重要的选官方式

C.清代这一地区的文化教育较落后     D.清代的人才选拔机制呈现多样化

 

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在位12年,丞相仅1人;惠帝在位7年,丞相3人;文帝在位23年,丞相5人。唐太宗在位23年,宰相29人;武后掌政共21年,宰相78人;玄宗在位43年,宰相34人。由此可见,唐朝宰相人数变化原因在于

A. 皇帝刻意加强宰相职权

B. 世家大族垄断高官职衔

C. 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

D. 围绕分割相权调整官制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 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框架

C. 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有学者认为,由于宗族和宗法关系在中国长期存在,传统文化上强调“忠孝相通”“忠孝同义”“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

A. 国先于家观念主导

B. 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C. 家国一体观念突出

D. 家庭伦理道德至上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周初亦然……皆称诸侯曰‘友邦君’……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分封制

A. 继承了夏朝和商朝的王位世袭制

B. 确立了周王对诸侯国的直接管辖

C. 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D. 依据血缘关系规范权力、财富的分配

 

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这说明当时

A. 六部停止了运行机制

B. 内阁获得了官吏任免权

C. 相权日益受阁权抑制

D. 内阁权势日盛带祸患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5907/68464) 首页 上一页 35902 35903 35904 35905 35906 35907 35908 35909 35910 35911 3591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