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进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及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在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写道: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 (1)有人说,20世纪的中国历史是从屈辱中开始,却在辉煌中谢幕。写出材料一图中A点所代表的典型事件?结果如何?指出图中C点所代表的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封家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何?
|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A. 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 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 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 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
|
有学者认为,“自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华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息过。日军的侵略无论是局部还是全面,中国人民对它的抗击活动也就相应地局部或全面展开。中国政府抗战是八年,而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十四年”。与传统的八年抗战观点相比,上述观点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 A. 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 B. 中国抗日战争的全程 C. 人民在抗战中的作用 D. 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
|
|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这些改动的前提是 A. 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B.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 C.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
2014年12月25日,台湾“国防部”公布了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2015年“勇士国魂”月历。有别以往,这份月历将八路军左权列入“国军”抗战牺牲将领名单内(见右图)。据此说明 A. 民族危难关头国共两党团结御侮 B. 海峡两岸对抗日战争形成了共识 C. 台湾刻意抹煞共军在抗战中的表现 D. 台湾与大陆争夺抗战历史的诠释权
|
|
下表是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攻防数据,材料最能说明
A. 日本速战速决的失败 B. 日本攻占中国大片国土 C. 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 D. 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
|
|||||||||||||||||||
《中英虎门条约》(《南京条约》附件)中的“领事裁判权”规定英人与华民交涉讼对,英人如何科罪,应由英国议定章程,发给管事官照办。当时作为清朝谈判大臣的耆英得意洋洋地认为,这一条款的订立,“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材料突出反映了 A. 耆英试图维护传统的朝贡礼仪外交体制 B. 标志着近代中国司法主权的半殖民地化 C. 当时的清朝统治者严重缺乏近代法权观念 D. 领事裁判权的实施促使国人法律意识转变
|
|
下列图片所承载的历史事件,在本质上的相同之处是 A. 抵御列强侵略 B. 发动反清革命 C. 维护封建统治 D. 维护国家主权
|
|
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英日从中国攫取最大利益的出发点是 A. 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提供有利条件 C.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 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
|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这一现象说明 A. 中国的自然经济尚未开始瓦解 B. 当时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C. 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外贸布局 D. 世界市场形成后对华贸易减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