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混乱使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另一些人想在社会之外,找到属于个人的内心平静。下列属于“另一些人”的主张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天下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
|
战国时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其中主要有讨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术的农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综合各派学说的杂家等。这表明当时 A.社会分化加剧 B.礼崩乐坏统治失序 C.民本思想盛行 D.诸子学说注重实用
|
|
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
|
《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材料表明 A.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儒尚法” B.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颇有渊源 C.韩非子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 D.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思想源头
|
|
下列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观点。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很显然的,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这末一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 ——《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8) 材料三 亲爱的英缅印各邦人士暨侨胞:中国艰苦奋斗,五年于兹,其目的在于粉碎暴日侵略迷梦,期谋世界和平;当此敌寇回光返照之日,又将魔手伸入南太平洋各友邦之领土,企图危害缅印安全。此次中国军队入缅作战,全在协助友邦。消灭民主国家公敌──日本强盗,争取人类正义,世界和平。 ——《中国远征军第一长官司令部文告》(1942.3.12)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发动的军事侵略事件,并分析其发动的原因。 2.归纳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来论证该观点。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目的,并据此分析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来华外国人与近代不平等条约》 材料二 1943年,中美、中英分别签订了新约,废除了英美在华特权:治外法权、使馆界及外国驻兵区、特别法庭、租界等。此后四年,国民政府经过一系列谈判,废除了与比利时、法国等国的类似条约。 ——摘编自聂俊华《论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1.材料一引自中国近代哪一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指出近代百年中国主权状况的变化,并据此说明20世纪4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后期,曾两度出任内阁首辅的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六部)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全部)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 ——摘编自《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下册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朝内阁阁臣的职责以及从中反映出的实质。 2.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总纲体现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制定、颁布《临时约法》的政治背景。 3.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政治文明怎样的演进趋势?
|
|
山川形便与犬牙交错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区本来就是为着中央集权制国家行政管理的需要而设置,其划界当然要以对集权统治有利为原则;但在另一方面,农业经济的发展又是维持政权的基础,政区边界的划定也要注意使政区与地理环境相一致。 材料二 山川形便就是以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划的边界,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相一致。秦代划分郡县的基本原则是山川形便,但为维护中央集权制,又在局部地区辅以犬牙相入(郡界与山川的走向不完全吻合)的原则。 材料三 最能体现犬牙相错原则极端化的实例则是行省的划界。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所有山川之险完全消解。因此,元代行省幅员虽广,分权虽大,但缺乏实行割据的地理基础,也就不易产生分裂局面。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据材料一,指出影响中国古代政区划分的因素。 2.与材料二所述情形相比,材料三中元代行省划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并根据材料概括其产生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呈现出的变化趋势。
|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