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历史学家钱穆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败。直到今天,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民的大国家。士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是中国历史之无成绩。”作者肯定了

A分封制度

B.郡县制度

C.行省制度

D.央集制度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缶:古代的一种乐器表演,再现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制度是在西周形成和完备起来的。《礼记》中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从中可以

礼乐制和分封制、宗法制共同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宗旨

礼乐文明仅存于奴隶社会礼乐制是了解西周社会的窗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客家人十分重视族谱的修订和保存,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族谱。族谱内容十分丰富,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人物传略等,族谱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是联结海内外宗亲的桥梁和纽带。下列对客家人重视修订族谱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B.古代分封制的遗风

C.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

D.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

 

下图为《孔子世家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家谱实际上和中国历史上的哪一制度密切相关?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郡县制

 

在中国古代社会,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下列制度与此规定有关联的是

A分封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宗法制

 

《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

B.周天子权力至高无上

C.礼乐制度被破坏

D.贵族世袭特权被废除

 

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诗歌所反映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

A商周的宗法制

B.西周的分封制

C.秦汉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省制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就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摘引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二:旧的氏族制度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形态,重新划分部落以及分区便成为克里斯提尼改革的首项措施,原来的四个伊奥尼亚氏族部落按地域划分为十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共十三个区,这种自治性的村社是雅典社会的基层单位,……划分的标准乃为地域而非此前的宗族,氏族制度变成地区制度,才能和国家相适应,民主的性质便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摘引自朱惠宁《民主滥觞一一论克里斯提尼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转型的原因和表现。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两个转变的共同点。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5423/68464) 首页 上一页 45418 45419 45420 45421 45422 45423 45424 45425 45426 45427 4542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