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者鲍大可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己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颗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佴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说:“周恩来是我去的时候的敌人,回來时候的朋友!”该会议 A.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 B.推动了印度支那的和平恢复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解决了与亚非国家之间矛盾
|
|
某旅游公司设计了多条“走进台湾”系列产品线路,包括美食之旅——“吃”遍宝岛;亲子之旅——大手牵小手,宝岛走一走;农庄之旅——寻找宝岛风情;花博之旅——‘‘花现宝岛;婚纱蜜月之旅——钟爱一生宝岛演艺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②“一国两制”得到台湾全体拥护 ③海蛱两岸的经济联系益密切④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
“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这种现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颂布后的直接结果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行政诉讼法》
|
|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后,全国各大报纸的报道中都有这样一段:“根据总监票人报告,有效票3040张,其中同意票3037张,反对票没有,弃权票3张。现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本次会议通过。”据此可以了解到 ①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 ③中国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 ④该会议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和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
|
1949年4月20和21日,英国皇家海军远东队四艘军舰溯江而上,不顾三野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鸣炮警告,双方展开激烈炮战。这说明 A.国民党军队不堪一击 B.当时中英关系急剧恶化 C.解放战争具有反帝性质 D.解放战争进入胶着状态
|
|
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维某年四月五日,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曰:……各党各界,团结坚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该文中的的“某年”可能”是 A.中华民国二十年 B.中华民国二十四年 C.中华民国二十六年 D.中华民国二十九年
|
|
下面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1918年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1932年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 1937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1938年香港版出刊 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B.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摧残中国的新闻事业 C.《申报》对研宄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D.民国时期的报纸都以客观公允作为报道原则
|
|
红歌是当代对革命年代或者新中国成立后对党和社会主义歌颂的歌曲代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十送红军》就是一首典型的红歌,其中歌词中有“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应是 A.国共合作进行的国民大革命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建设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收复长江以南地区
|
|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论战围绕“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是否经过奴衆制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及特征等问题进行。这一论战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发液迅速 B.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C.“双百”方针得到贯彻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