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说文解字》:“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也’”。据此推断

A早期郡县为诸侯国君封地

B.西周的分封制已萌发了郡县制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D.早期郡县与秦朝以来有本质不同

 

电视剧《芈月传》开播以来,屡创收视新高。它讲述了战国时期,楚国公主芈月作为滕妾远嫁秦国,历经艰险,最后扶持儿子登基为王的故事。下列剧情明显有违历史史实的是

A楚威后因占卜龟甲上出现“否”字而放弃让芈月陪葬

B.嫡长子芈槐即位,是为楚怀王,佩戴12垂旒冕冠注:礼制规定天子垂12旒

C.秦惠王任命张仪为相,位居百官之首

D.芈月请求秦王分封其儿子赢稷到巴蜀之地

 

春秋时期,周王仍为大多数诸侯国所承认和拥戴,一些强国霸主便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拉拢中原地区的国家。为区别并排斥后起的王,周王被尊称为“天王”。这些现象表明

A分封制尚未开始瓦解

B.“尊王攘夷”成为历史主流

C.君主专制政体的确立

D.宗法观念渗透到政治生活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侧示意图)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7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材料一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1915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

 

——《真假共和——1912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

材料二

政治革命的实质是结束/人类分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是由神注定的这种观念。人们不再认为政治高于人民也不再认为人民在政府之下。政治革命有史以來首次在一个比城邦更大的规模上显示了政治和人民是密不可分的——民众已经觉醒并行动起来,不仅参与了政治,而且把这看做作是自己固有的权利。

——选自《全球通史·第十二章·序言》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

1据材料一,指出1893—1913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作者认为英国、美国、法国进行政治革命的共同目标是什么?这三国完成政治革命的标志性文件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完成政治革命在历史发展中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报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

 

《周礼•考工记》载:“矢人为矢,缑矢,参分。茀矢,参分一在前,二在后。兵矢、田矢,五分二在前,三在后。杀矢,七分三在前,四在后。参分其长,而杀其一。五分其长,而羽其一。以其笴厚为之羽深。”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精细,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文献通考》对古代农业生产有过如下一段描述:圩田、湖田多起于北宋政和以来……大概今之田昔之水,徒知湖中之水可涸以耕田,而不知湖外之田将胥而为水也。”这说明

A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极大的提高

B.古人对过度开发具有一定的警醒和反思

C.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开发

D.宋代政和年间出现了较严重的水患灾害

 

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日裔学者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1992年,他将之扩充为《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一书,指出人类历史的前进与意识形态之争正走向终结,……”“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定于一尊,取得最后胜利。“历史终结论”出台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认同市场经济模式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D.和平发展己成为人类共识

 

对某一历史事件,学者有不同评价。肯定者认为它是西欧经济的“强心剂”、“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否定者认为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绝缘体”。依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B.欧洲经济共同体启动

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5425/68464) 首页 上一页 45420 45421 45422 45423 45424 45425 45426 45427 45428 45429 4543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