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2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讲话名称

发表日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84年6月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1985年10月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年1月、2月

——摘自《邓小平文选》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

 

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

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二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

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爱护与阐扬真理起见,下列命题将在文学和神学硕士及常任讲师马丁路德

神甫主持之下,在威登堡举行讨论。凡不能到会和我们口头辩论的,请以通讯方式参加。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门。

……

35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票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

36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37任何活着或死了的真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票,也都分享基督和教会的一切恩

惠,这些恩惠是上帝所赐的。

——马丁·路德《关于赎罪票效能的辩论》

材料二根据圣经的清楚教训,我们敢肯定地说,由于上帝的永久而不改变的安排,

他早已按照自己的意旨,决定了要将谁接入他的救恩中,并将谁贬入灭亡。我们坚信这种安排。就被选者一方面来说,是完全根据他白白施赐的仁爱,与人的功劳丝毫无关。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

材料三天主教徒……保有着尽可能谨小慎微、不冒风险的生活态度,宁可收入微薄

地过活也不愿投身于更加危险而富于挑战的活动——即使这样会名利双收。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德国俏皮话说得好:“要么吃好,要么睡好。”显然,新教徒吃得高兴,而天主教徒则乐于睡得安稳。

——奥芬巴赫尔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教徒吃得高兴”的含义及原因。

3综合以上信息,分析宗教改革是怎样推动欧洲近代人文精神的发展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

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班固《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

秦昭王问孙卿子曰:“儒无益于人之国?”

孙卿子曰:“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则势在本

朝而宜;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què,诚实,谨慎,必为顺下矣。虽穷困冻餧,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

——《荀子•儒效篇》

材料三

夫儒者于平生之遇,率目为适然,独孜孜不怠,以学自怡,竟老而不倦。不

知者,或又言其不得于今,欲借文学道艺立功名于后世,何见之归于浅也!余尝谓学之患二:曰私,曰蔽。世之欣于禄位,从乎鄙心生者,不必挂语。若所谓事业显当世及文学道艺垂千古,慕而企之,从乎私己之心生者也。儒者之学,将以解蔽而已矣。

——戴震1724—1777《沈处士戴笠图题咏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班固关于儒家学派形成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荀子与戴震对于“儒者”不同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看法产生的社会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儒者”价值取向变化的认识。

 

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正确的是①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②是江泽民同志个人的智慧结晶③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④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

A.完成了拨乱反正

B.打破了思想束缚

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深化了体制改革

 

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这段话意在说明

A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

B.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

C.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

D.“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趋向清晰

 

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A.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

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

C.实现民主政治

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

 

陈独秀主张国民应该“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惟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这体现了陈独秀

A.倡导天赋人权的思想

B.认为人权取决于智能

C.崇尚无政府主义状态

D.主张人性自由与解放

 

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可见,梁启超认为

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

B.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C.中国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D.发动广大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5540/68464) 首页 上一页 45535 45536 45537 45538 45539 45540 45541 45542 45543 45544 4554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