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代初年,公文几乎完全继承了梁、陈讲求文辞华美而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文风,一些有识之士看出这种文风的弊端,提出了改革文风的建议。首发倡议者是大臣李愕,他于开皇三年(583年)呈《上高帝革文华书》,历陈浮华文风之害,请求朝廷“屏黜轻浮,遏止华伪”。隋文帝杨坚采纳了李愕的建议,于次年“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违者治罪。自此拉开了隋唐文风改革的序幕。

唐代立国之初,高祖李渊就于武德元年(618年)发布了改革文风的《诫表疏不实诏》,严厉批评了“表疏因循,尚多虚诞。申请盗贼,不肯直陈”,“乱语细书,动盈数纸,非直乖于体用,固亦失于事情”的现象。初唐时期,唐太宗和魏徵,陈子昂等都发表过改革文风的言论,魏徵、陈子昂还在写作实践上作出表率,写出了许多朴实直言、不加雕饰的公文,对文风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中期,骈又有所抬头,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把文风改革推向高潮。经过几辈人的努力,唐代公文总体上呈现出词强理直、质朴务实的文风。

唐代文风改革一直延续到宋代,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人不仅从理论上倡导文风改革,而且写作了大量文风朴实而又长于说理的公文。宋代公文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是我国公文写作的繁荣期。

——摘编自张树文《我国古代公文文风的历史发展》

(1)根据材料,分析隋唐公文文风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公文文风改革的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学者将明朝与西欧在17世纪的历史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列表如下:

明朝

西欧

商人们沉浸在买田置地、光宗耀祖的“尊贵”与满足之中

1602年由私人集资筹建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诞生

以乡谊血缘为纽带的晋商、徽商的马帮叮当铃声响遍大江南北

荷兰东印度公司按股份分红,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它选出董事会,董事会再选出经理会;经理会主持日常事务

“无物不税,无处不税”的叫喊声响斥着街头巷尾、市集摊位;“片板不得下海”的告令贴遍渔村

荷兰东印度公司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享受特权,公司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陆、海军,保护商贸并管理殖民地

提取两项有关明朝与西欧在17世纪的不同历史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人口的海外迁移不仅受到延绵1000多年的海外迁移惯性力量的推动,又因当时国内农业地区已基本人满为患、民族工商业萧条、城市无法吸收大量无地农民,移民海外自然成为缓解日甚一日的人口危机的唯一出路。

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海外殖民地的拓展和开发,资本主义世界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增,美国家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及其带动的西部开发,进一步导致了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1862年,黑奴贸易被美国废止,支撑西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黑人廉价劳动力资源宣告枯竭,移民美国的华人明显增多。据统计,1860年,加州每10人中就有一个华人。1870年,美国有63000华侨90%集中在西岸。

材料二   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对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

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年10月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摘编自徐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中期华人向美国移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近代华人移民美国的认识。

 

2010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改革达成“历史性协议”。根据这一协议,IMF将在2012年之前向包括新兴国家在内代表性不足的国家转移6%以上份额。同时,欧盟向发展中国家转让两个董事会席位。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B.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南北经济差距在缩小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二战以后,中东地区的国家一度分成了两个壁垒森严、阵线分明的集团:苏联支持下的埃及(1974年以前)、叙利亚、黎巴嫩、民主也门等国家和美国支持下的以色列、土耳其、科威特、伊朗(1979年以前)、沙特阿拉伯等国。这表明

A.冷战重点转移至中东地区 

B.冷战阻碍了中东地区和平进程

C.意识形态的斗争愈演愈烈

D.中东地区的区域霸权主义盛行

 

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之初,汉密尔顿着眼于世界大势,主张走以“工商立国”的道路,而杰斐逊则强调美国的独特性,致力发明和推广农业机具,力主走以“农业立国”的道路。不同立国之道体现了

A.不同的产业结构调整理念   B.不同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C.是否改变落后的经济观念   D.是否阻碍工业化的进程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期,雅典公民大会讨论是否入侵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并不知道西西里的情况,公民大会还是作出了入侵西西里的灾难性的决定。这说明雅典

A.忽视公民的道德建设   B.城邦危机逐渐加深

C.集体决策具有盲目性   D.公民执政能力较低

 

从1953年开始到1957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比1949年前最高水平年增长了一倍到四、五倍以上,工农业总产值比1952 年增长了53.2 %;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由43.1% 上升到56.5%。这表明我国

A.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工业布局得以改变

C.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某历史学家回忆说,日寇投降不久,他从重庆飞上海前领取了薪俸,一下飞机就发现手中的法币(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突然成了硬通货;在重庆只能购买两根油条的法币,到了上海竟可以在上好的酒楼摆上两桌酒席。其原因在于

A.国民党大肆掠夺国统区人民   B.上海经济的崩溃最为严重

C.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   D.国民政府失当的货币政策

 

1930年2月,中国发生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政治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扩大红军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迫切任务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A.对中国革命的目标认识摸糊

B.从时局出发做出了正确决策

C.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

D.摒弃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9877/68464) 首页 上一页 49872 49873 49874 49875 49876 49877 49878 49879 49880 49881 4988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