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些史实反映出

A.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已开启 

B.中美关系面临转折的契机

C.美苏在军事防务中直接对抗

D.中美苏构成了制衡的局面

 

1957年7月4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规定从1958年1月1日起,完全取消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义务向国家交售一切农产品的制度,改由国营和集体农庄合作社商业系统来购买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手中多的农产品。由此可见

A.苏联农业发展引入商品经济关系

B.基本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C.苏联开始规划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D.苏联农业改革重回到余粮收集制

 

图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撰写的一本著作的目录,这本著作的名称是

目录

1. 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

2. 根据地区现势

3. 军事一些问题

4. 土地一些问题

5. 党的组织问题

6. 革命性质问题

7. 割据地区问题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种:“冲击——反应”模式 “侵略——革命”模式 “早期启蒙”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

A.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明中后期

B.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      明中后期

C.太平天国、      辛亥革命、      维新运动

D.明中后期、      鸦片战争、      维新运动

 

章开沅在《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中探讨了传统文化与近代化的关系,提出“离异”与“回归”的命题,强调“离异不可忘本,回归不可复古”。章开沅所说的“离异”是指

A.寻觅本民族的主体意识    B.拒绝西方近代文明 

C.模仿西方近代文明        D.对传统文化的完全否定

 

《新唐房.礼三本》 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 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几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B.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C. 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杜会特征 

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表1从现的变化反映了

表l 西汉、西晋时期秦岭淮河以北、以南郡数统计表

 

全国所辖郡数

秦岭淮河以北郡数

秦岭淮河以南郡数

西汉

103

74

29

西晋

162

86

76

 

 

 

 

A.南北经济水平差距小      B.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

C.西汉时的疆域比西晋小    D.经济中心实现了南移

 

“考秦之制, ……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

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代

粮食亩产水平

(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总面积

北方

南方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

117(全国)

1048.35

5.72

 

 

94%

魏晋南北朝

122(北方粟、麦)

215(南方稻谷)

1167.7

3.85

1.925

1.925

90%

隋唐

124(北方粟、麦)

328(南方稻谷)

1450.92

6.42

3.21

3.21

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 北、湖南、四川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安祥、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

——据萧凤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2)依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种茶业发展的原因。

(3)你对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的可信度有何看法?请说明理由。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茶文化形成的原因。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是有(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

(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的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 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9881/68464) 首页 上一页 49876 49877 49878 49879 49880 49881 49882 49883 49884 49885 4988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