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
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打破了门第限制 B. 削弱了皇权 C. 有利于选拔人才 D. 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纵论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欶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则材料说明 A.宰相权力被分散削弱 B.皇帝权力被严格限制 C.机构设置重叠,官员冗滥 D.政事堂不掌握实际的权力
|
|
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封建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起了限制豪强兼并、增加政府收入的作用 D.受田农民必须负担租庸调等义务
|
|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仁政”思想,这主要体现在 A.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B.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
主张“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的思想家是( ) A.墨子 B.孙子 C.孟子 D.韩非子
|
|
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出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B.什伍连坐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废井田、开阡陌
|
|
先秦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向精耕细作的个体农业的转变。推动这个转变的因素有( ) ①铁器牛耕的使用 ②城市商业的发展 ③各国的变法运动 ④水利设施的兴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A. 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体现 B. 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C. 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 D. 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
|
《左传》隐公十一年载:“礼,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而《礼记·礼运》中记载“坏国丧家亡人必失去其礼”。夏商西周时期的“礼”主要指 A. 礼仪 B. 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 C. 风俗 D. 贡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