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郗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父纯,字高卿,举进士、拔萃、制策皆高第,张九龄、李邕称之。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时鱼朝恩以牙将李琮两街功德使,琮恃势桀横,众辱京兆尹崔昭于禁中,纯曰:此国耻也。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号伊川田父,十年不出。德宗立,崔祐甫辅政,召为太子左庶子、集贤殿学士,不拜,以老乞身。改詹事,听致仕。帝召见,褒叹良久,赐金紫,公卿以下咸祖都门,世高其节。

士美年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成诵。父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相论绎,尝曰:吾曹异日当交二郗之间矣。为阳翟丞,佐李抱真潞州幕府。以才,历王虔休、李元,皆留不徙。久乃进房州刺史、黔中经略观察使。溪州贼向子琪以众八千岨山剽劫,士美讨平之,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迁京兆尹,天子多所咨逮。

出为鄂岳观察使。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其子宥主后务,偃蹇,母死京师不发丧,欲固其权。士美知之,使府属过其境,宥出迎,因以母讣告之,即为办装,宥惶遽上道。

改河南尹,检校工部尚书,充昭义节度使。昭义自李抱真以来皆武臣,私厨月费米六千石、羊千首、酒数十斛,潞人困甚。士美至,悉去之,出禀钱市物自给。又卢从史时,日具三百人膳以饷牙兵,士美曰: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亦罢之。讨王承宗也,遣大将王献督万人为前锋,献恣横逗挠,士美即斩以,下令曰:敢后者斩!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宪宗喜曰:固知士美能办吾事。承宗大震惧。亡几,会诏班师,然威震两河。以疾召拜工部尚书。后检校刑部尚书,为忠武节度使。卒,年六十四,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景。生平与人交,已然诺,以是名重于世。

(节选自《新唐书郗士美传》)

【注】不回:正直。  偃蹇:骄傲,傲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九龄、李邕称之              数:多次

   B.时鱼朝恩以牙将李琮两街功德使  署:代理

   C.未为阳翟丞                    冠:帽子

   D.士美即斩以                    徇:对众宣示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B.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C.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D.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郗士美少年聪慧,被人称赞。他12岁时,就能背诵《五经》《史记》《汉书》。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很赞赏他。

B.郗士美才干突出,深受领导重视。他开始为官的时候,担任阳翟丞;先后在李抱真、王虔休、李元等人手下任职,不管在谁的手下,都深受信赖。

C.郗士美为民着想,一改前任积习。他在担任昭义节度使以后,废除了每月花费繁多、使百姓困乏的私厨制度。

D.郗士美号令严明,功勋卓著。他在讨伐判军王承宗的战斗中,先是斩首逗留不前的前锋王献,然后亲自击鼓,大败叛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5分)

(2)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漫谈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品格

赵建成

孔子在后世被尊为圣人,享有至上的尊荣,然而在其所生活的时代,他却是处处碰壁,甚至发出了知我者其天乎的感慨。《论语》记录了时人对孔子的评价: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这个晨门与《论语》中其他的隐士都是勇于避世、果于忘世的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门对孔子的评价虽在一定程度上含有一些讥诮的意味,是对孔子的否定,但对孔子的认识却十分深刻,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即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又具有悲剧美的意蕴。孔子编订六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为的是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而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时代,他的政治主张并不为各国当政者所采纳,因此这只能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伟业。但孔子并没有放弃,靠的就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原因之一也正是这种精神。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它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原始先民时期,是对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些著名篇章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等可以看作这种文化品格的最早源头。这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反映的却是中国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可以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先声。

然而,这种文化品格的确立是由孔子完成的,是他为之注入更为深厚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具体的行动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孔子为匡人所困,他说,文王去世后,周代的文化不都体现在我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后来的人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若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可见,孔子是以文王、周公的继任者自居的,这既为他提供了自信的力量,也使他的内心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于孔子而言,他的一切行动不是建立在预判了结果的基础之上的,而是从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出发,去做他该做的事。当然在做之前,他可能已经预见了事情的结果,但这并不会影响他应有的行动。陈成子弑其君齐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鲁哀公而请讨之。哀公命其告夫季孙、孟孙、仲孙三子。孔子又告夫三子,不可。两次的结果,孔子是早就知道的,但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子路也曾经说过,君子出仕,要尽其应尽之职责,而其政治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这种对于形势的认识,应来自孔子。

为与不为,都是一种人生选择,但孔子所确立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朱熹《论语精义》曰:“……夫可不可在天,而为不为在己。圣人畏天命,故修其在己者,以听之天,未尝遗天下。圣人亦不敢忘天下。虽知其不可,得不为哉?宋钱时《融堂四书管见》卷七亦云: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门之所以贤;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为者,夫子之所以圣。晨门但知晨门,而不知夫子之为夫子者也。他们都看到了这种文化品格的可贵之处与重大意义。

孔子之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众多优秀的代表人物身上集中体现出来。屈原和文天祥便是其中尤为特出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是他们高洁品格、高尚人格的光辉写照。他们的言行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突出表现,尤其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大关头,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撑作用,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影响深远。

今天,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摘自201491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下列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孔子确立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这种品格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B.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他编订六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重大的影响,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C. 孔子之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被众多优秀的代表人物继承,特别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大关头,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撑作用。

D.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起源于上古时代,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等正是这种文化品格的前奏。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晨门讥诮孔子,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孔子;但他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也褒奖了孔子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

B.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反映了上古时期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是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因而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

C. 孔子在做他认为该做的事情前一般都能根据形势预知最后的结果,但在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内驱下,他也绝不退缩。

D. 宋代钱时认为晨门知其不可而不为,但晨门不了解也不可能像孔子那样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为,因而晨门成不了圣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直到今天,仍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B. 孔子在其所生活的时代处处碰壁,主要原因是他总以文王、周公的继任者自居,他的自信使各国的当政者感到了威胁,从而不敢接纳他。

C. 对于不为,孔子不是站在个人得失上所作出的功利性选择,而是听命于天不敢忘天下,因而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

D. 孔子的一切行动都不计后果,只要符合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即使在做之前明知会失败,他仍会毫不动摇,这也正是其人生悲剧所在。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

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寻找成功的秘诀,哲人递给他一颗花生说:用力捏捏它。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剩下了花生仁。哲人又让他用力搓搓,结果红红的皮也被搓掉了,只留下了白白的果实。哲人再让他用力捏捏,年轻人迷惑不解,但还是照做了。可是,他怎么也捏不碎这花生仁。哲人语重心长地说:虽然屡受打击与磨难,失去了很多东西,但始终都要有一颗坚强不屈的心,这样才会有美梦成真的希望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假如你是比亚特广告公司王总的秘书小余,请你根据下面这段王总办公室的电话录音替王总整理出一份电话留言。你整理给王总看的这份电话留言要力求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55个字。(6分)

王总,您好!我是优美广告艺术有限公司吴董的秘书小余。我们吴董今天临时有急事,下午必须赶去北京处理。他和您上周约好的今晚在世纪大酒店共进晚餐的聚会只能取消。吴董让我代他向您说声抱歉。另外,王总,吴董想邀请您下周五晚上630在明珠广场东边的厨子牛排共进晚餐,吴董想确认您下周五晚上是否有空。您可以回电吴董26581111。谢谢!打扰王总了,祝王总工作顺利。

 

请抽取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信息,用四个短语概括出博客精神的内涵。(4分)

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既然容忍每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你可以争鸣你不赞同的观点,但你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好的博客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他们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他们都是坚持原创思考,做自己生活的记者的一群人!(           )(           )(             )(              ),这,就是我们认为的博客精神。

 

阅读语段。王光英怎样说的?请将你设想的答案写在横线上。不超过20字。(3分)

红色资本家王光英飞赴香港创办光大实业有限公司,一下飞机就被将了一军。一位记者问他:你带了多少钱来?这个问题确实难答,具体数目不能说。说多了,事关经济机密;说少了,事关个人及国家体面;说无可奉告,似太生硬;哼哼哈哈,难脱纠缠。这时,王光英一看对方是个女记者,灵机一动说:                  王光英就西方人普遍遵守的这一礼规指出了女记者的提问悖情违礼,出格了。既然如此,所提的问题,自然也无须回答了。

 

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游赏心亭①

王珪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②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①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在“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   王珪(1019——1085)北宋宰相、文学家②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

1.“城压沧波到海门”中的“压”字非常有表现力,请赏析。

2.从全诗看,作者为什么“怅然”?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和文学常识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5分)

1)吾尝跂而望矣,                                         。(《劝学》 荀子)

2)纵一苇之所如,                                       。(《赤壁赋》 苏轼)

3)羁鸟恋旧林,                                     。(《归园田居》 陶渊明)

4)三顾频烦天下计,                                       。(《蜀相》 杜甫)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6)《                  》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问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尽害之,乃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鵩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鵩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刘向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敬之尽害之                 属:类

B.乃贾生曰                     短:诽谤

C.故贾谊以此                 讥:指责,非难

D.逮系长安狱治,亡事           卒:最终
2.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能直接说明贾谊才学优异的一组是

(贾谊)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文帝思谊,征之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文帝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

B.读书人认为贾谊很有才能,而绛侯、灌侯等人却认为贾谊学识浅薄。

C.贾谊曾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都一一实行。

D.文帝向贾谊问及鬼神的事,被贾谊的回答所折服,认为自己的见识不如贾谊。
4.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23分)

横穿《诗经》的河流

洪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哟。人间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

英国诗人库泊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诗经》在我心目中,尊贵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在这部边缘泛黄的典籍里呼吸的男女居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只有阡陌属于自己,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村野气十足的《诗经》象征着一个时代,民歌的时代,那也是人类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代。在大自然的露天课堂里,稚气未脱的书声琅琅。连文盲都可能成为真诚的歌手——只要他用心灵读懂造物主手中的无字天书。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些目睹造物主的指纹而成长的无名诗人,在平凡的劳动、情爱、游猎中获得神秘的智慧。和这些诗兴大发的自然之子相比,我们是苍白的,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今天的世界已经是被修改了的原稿。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们很难发现上帝的手迹——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读《诗经》,简直无从想像,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情?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断的对话,从纸上重新浮现——借助音乐与文字的力量。耕种、狩猎、婚嫁、祭祀、园艺、兵役……是人类一代又一代遗传的生活方式。哦,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总把我带回农历的年代,我开始低头寻找一把祖传的农具(譬如名称古怪的耒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仿佛置身于鸡犬之声相闻的村庄,模仿祖先熟稔的农事,刀耕火种。在阅读中我延续着古人的生活。

《诗经》会将你领进一个河汊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吗?哦,在《诗经》的掌纹里游动,那苍老的浮云与涛声,遗传在我们的血管里——

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查证的河。

我们无法回到《诗经》的时代,男耕女织的时代,或者说我们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单纯与天真。那简直堪称人类的童年,所以《诗经》里回荡着银铃般灿烂的童音,无法模仿。在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中,这属于天籁了。做天籁的听众,是幸福的。古人以纠缠的音乐的旋律结绳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出来的牧歌,鞭挞着我们世故的灵魂:该往何处去放牧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们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诗经》里的那条河,已经流淌两千多年了,沿岸有数不清的读者,饮水思源。这条民间的河流哟。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岸边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对着我从事永恒的职业。我只注意到一柄闪亮的斧头,被举过头顶。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今天晚上,那柄远古斧头,又在敲击我麻木的耳膜。这是一种提醒:有一群人,仍然在岁月的河边坚持……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本文以充满深情的笔调抒写阅读《诗经》的感受,以《诗经》是一条河流为行文思路,语言凝炼而富有诗意,表达了作者对《诗经》的崇敬之情,对《诗经》中自然质朴生活的神往之情。

B.第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中的那条河流指的就是《诗经》第一篇《关雎》中写到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那条河,这个意象优美而开阔,一下子将读者的思绪和情感牵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时代。

C.第①②⑥段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分别写到了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钢筋水泥的城市”“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其用意在于表达作者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否定和厌恶之情。

D.纵观全文,标题横穿《诗经》的河流《诗经》的河流一语意义丰富,其一,在作者看来,《诗经》即如文字构成的一条河流;其二,《诗经》反映的生活大多与河流有关;其三,《诗经》的河流比喻的是中华民族曾有的生活方式。

E.本文大量使用隐喻,显示了作者丰富而奇特的想像力,但也造成了不少语句表意晦涩,令读者费解,如苍苔斑驳的草鞋”“苍老的浮云与涛声”“我们的血管”“一柄闪亮的斧头等。
2.在作者眼中,《诗经》所反映的先民的生活有哪些特点?请分条概述。(6分)
3.读下列问题,联系原文作答。(5分)

第二段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一句中,贫血是什么意思? 2分)

文末最后一段划线句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一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3分)
4.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引用了《诗经》中有关篇目的若干名句,中间多次写及《诗经》和那条河,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6599/35971) 首页 上一页 16594 16595 16596 16597 16598 16599 16600 16601 16602 16603 1660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