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手机屏幕手势解锁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
2. 难度:简单 | |
现有2cm,5cm长的两根木棒,再从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选取一根,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A. 2cm B. 3cm C. 5cm D. 7cm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4. 难度:简单 | |
如图,点E,F在AC上,AD=BC,DF=BE,要使△ADF≌△CBE,还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 A.∠A=∠C B.∠D=∠B C.AD∥BC D.DF∥BE
|
5. 难度:简单 | |
如果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则其底角的度数是( ) A. B. C. 或 D. 不确定
|
6. 难度:中等 | |
如图,已知,,于点,于点,若,则长度是( ) A. B. C. 3 D. 2
|
7. 难度:中等 | |
若 是完全平方式,则 的值为( ) A. B. C. 或 D. 或
|
8. 难度:中等 | |
在△ABC中,∠BAC=115°,DE、FG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则∠EAG的度数为( ) A. 50° B. 40° C. 30° D. 25°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图形都是按照一定规律组成,第一个图形中共有2个三角形,第二个图形中共有8个三角形,第三个图形中共有14个三角形,…,依此规律,第五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 A.22 B.24 C.26 D.28
|
10. 难度:简单 | |
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挖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如图甲),把余下的部分剪拼成一个矩形(如图乙),根据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可以验证( ) A. B. C. D.
|
11. 难度:中等 | |
点P(﹣1,3)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
|
12. 难度:简单 | |
若n边形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2倍,则n= .
|
13. 难度:简单 | |
如图,从边长为的正方形纸片中剪去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剩余部分沿虚线又剪拼成一个长方形(不重叠无缝隙),则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
|
14. 难度:中等 | |
如图,在△ABC中,∠C=90°,∠CAB=60°,按以下步骤作图: ①分别以A,B为圆心,以大于AB的长为半径做弧,两弧相交于点P和Q. ②作直线PQ交AB于 D,交BC于点E,连接AE.若CE=4,则AE=_________.
|
15. 难度:中等 | |
若am=16,an=2,则am﹣2n的值为_____.
|
16. 难度:中等 | |
如图,△ABC的顶点分别为A(0,3),B(﹣4,0),C(2,0),且△BCD与△ABC全等,则点D坐标可以是_____.
|
17. 难度:简单 | |
先化简,再求值: (1),其中,; (2),其中.
|
18. 难度:简单 | |
分解因式 (1) (2)
|
19. 难度:中等 | |
如图,点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AB=6,FC=4,求线段DB的长.
|
20. 难度:简单 | |
如图(1),方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A、B、C都是格点. (1)画出关于直线MN对称的; (2)写出的长度; (3)如图(2),A,C是直线MN同侧固定的点,是直线MN上的一个动点,在直线MN上画出点,使最小.
|
21. 难度:简单 | |
发现与探索:小丽发现通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同一几何体体积,就可以得到一个恒等式,如图是边长为的正方体,被如图所示的分割线分成8块. (1)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可以得到一个等式这个等式为________; (2)已知,,利用上面的规律求的值.
|
22. 难度:中等 | |
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是AC边上的一点,过点E作交BC于点D,过点E作,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是等腰三角形; (2)点E满足________时,点D是线段BC的三等分点;并计算此时的面积.
|
23. 难度:中等 | |
我们知道,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就是将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通过因式分解,我们常常将一个次数比较高的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次数较低的整式的积,来达到降次化简的目的.这个思想可以引领我们解决很多相对复杂的代数问题. 例如:方程就可以这样来【解析】 【解析】 所以或者 解方程得: 所以原方程的【解析】 根据你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1)解方程:; (2)已知的三边为4、x、y,请你判断代数式的值的符号.
|
24. 难度:中等 | |
如图,△ABC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P是AC边上一动点,由A向C运动(与A、C不重合),Q是CB延长线上一动点,与点P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由B向CB延长线方向运动(Q不与B重合),过P作PE⊥AB于E,连接PQ交AB于D. (1)若AE=1时,求AP的长; (2)当∠BQD=30°时,求AP的长; (3)在运动过程中线段ED的长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线段ED的长;如果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