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X、Y、Z三种金属,将X和Y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X不溶解;将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在X表面有Z析出.则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Z、Y、X
B.Z、X、Y
C.Y、Z、X
D.Y、X、Z
在化学反应A+2B=2C+D中,10克A与5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克D.若反应生成12克C,则参与反应的B质量为( )
A.5克
B.10克
C.20克
D.6克
在Cu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A.Zn
B.Cu
C.Cu和Mg
D.Zn和Cu
如图所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金属原子的是( )
A.manfen5.com 满分网
B.manfen5.com 满分网
C.manfen5.com 满分网
D.manfen5.com 满分网
下列有关使用铁器时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 )
A.避免接触干燥的热空气
B.不能盛放盐酸
C.不能盛入硫酸铜溶液
D.避免接触潮湿空气
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需要开发新的能源.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煤
B.天然气
C.石油
D.太阳能
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如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A.manfen5.com 满分网
加入药品
B.manfen5.com 满分网
收集气体
C.manfen5.com 满分网
检查装置气密性
D.manfen5.com 满分网
验满
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
A.manfen5.com 满分网
B.manfen5.com 满分网
C.manfen5.com 满分网
D.manfen5.com 满分网
面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如果我们逐个进行学习和研究,时间上不允许,同时也不便于寻找规律,因此有必要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学习.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类型的是( )
A.Zn+H2SO4=ZnSO4+H2
B.3Fe+2O2manfen5.com 满分网Fe3O4
C.CH4+2O2manfen5.com 满分网CO2+2H2O
D.2HgOmanfen5.com 满分网2Hg+O2
2008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认识地球,和谐发展.下列说法中与该主题无关的是( )
A.使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的汽车
B.开发利用太阳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
C.燃料脱硫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D.我国政府已向全世界承诺:在全国消灭碘缺乏病
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
A.供给的氧气减少
B.供给的空气增加
C.使蜡烛着火点降低
D.温度低于蜡烛着火点
国际互联网上报道:“目前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指( )
A.铁单质
B.氧化铁
C.铁元素
D.四氧化三铁
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 )
A.它具有可燃性
B.它具有还原性
C.它能与血液里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D.它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
我国的黑白山水画用的墨汁,主要成分为炭黑,用这种墨汁画的国画千百年都不易变色,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 )
A.具有强还原性
B.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具有吸附性
D.具有氧化性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酒精挥发
C.食物腐败
D.石蜡熔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厨房使用能源(燃料)的方式日趋多样化.我市某小区的居民中有使用电、煤饼和管道煤气等的家庭,其中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丁烷(C4H10)(丙烷、丁烷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煤的主要元素成分是碳.有关电、管道煤气、煤的热值和价格如下表所示(为方便计算,个别数据作了适当处理):
能  源热   值能 源 价 格
3.6×106J/0.50元/
2.52×107 J/kg0.40元/kg
煤  气4.68×107 J/kg2.60元/m3
(1)请写出丙烷或丁烷在空气中燃烧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CO2+4H2O或2C4H10+13O2manfen5.com 满分网8CO2+10H2O
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具有可燃性.甲、乙两小组同学为了确定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他们分别先将乙醇在氧气中点燃,再用燃烧后的混合气体进行如下实验.(无水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新鲜鸭血遇O2呈深红色,遇CO2呈暗红色,遇CO呈鲜红色).甲、乙两小组的实验顺序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manfen5.com 满分网
(1)甲小组确定乙醇燃烧的产物可能是   
乙小组确定乙醇燃烧的产物可能是   
(2)分析甲、乙两个小组确定的产物为什么不同?   
(3)把A、B两个装置顺序对调,行吗?为什么?   
(4)请你谈谈合理使用燃料的一种方法:   
据报道,将氢气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已在我国研制成功,以酒精为燃料的汽车也已在北京市、河南省使用.
(1)汽车尾气中的大气污染物有(写化学式)______
(2)治理汽车尾气,可在汽车排气管内加装三效转换器,促使一氧化碳在排气管内与空气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CO2
某炼油厂因油罐泄漏,一拖拉机行驶至附近时,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油罐起火爆炸,后经及时扑救,大火于数小时后基本扑灭,但仍有消防队员用消防水龙头对油罐继续喷水至冷却.依据学过的化学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油罐泄漏说明分子具有    的性质;油罐起火的原因是   
(2)假设汽油用X表示,燃烧时只发生如下反应:X+11O2manfen5.com 满分网7CO2+8H2O
推断汽油X的化学式   
(3)假若厨房油锅着火,你应采取的措施是   
manfen5.com 满分网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是: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煤是“工业粮食”,煤燃烧时不仅产生我们所需的能量,同时还会生成大量的污染物.为了减少煤的燃烧对环境的污染,将煤转化为高热值的清洁燃料,有如下几种措施.
(1)将煤干馏所得的焦炭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得到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利用水煤气中的CO和H2在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可以制得液体燃料甲醇(CH3OH),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利用水煤气中的CO和H2在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也可以制得气体燃料甲烷(CH4),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将少量水洒在通红的煤火上,火不但没熄灭,反而“呼”地蹿出很高的火苗来,请解释这一现象: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其中固体燃料的主要成分是    ,气体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空气、水、天然气、石油和煤等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存、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有着极其广泛和重要的用途.请将与下列用途相对应的物质名称填在空白处:
(1)常用作溶剂的是   
(2)可用作生活燃料、并能通过管道长途输送的是   
(3)直接供给人和动物呼吸的是   
(4)可用于生产城市居民生活用管道煤气的是   
(5)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而被称为“工业血液”的是   
(6)可用于获取充置霓虹灯的气体的是   
用乙醇汽油(在汽油中加入10%乙醇)代替车用汽油,是目前缓和石油紧张的有效办法.用乙醇汽油代替汽油不具有的优点是( )
A.改善空气质量
B.有效控制温室效应
C.避免石油过度开采
D.拓展农产品综合利用空间
深海海底大量存在的天然气积冰丘(即甲烷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气在海底高压和低温环境下形成的固体.下面有关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B.实验室收集甲烷气体可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C.沼气是由植物残体分解生成的
D.采煤矿井中常有无色无味的甲烷气体逸出,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
煤、石油、天然气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因此人类必须( )
A.大量砍伐树木做燃料
B.开发太阳能、核能、风能等新能源
C.用玉米、小麦发酵制酒精做燃料
D.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做燃料
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下列情况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
A.含硫燃料的燃烧
B.煤和石油的不充分燃烧
C.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释放出的气体
D.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尘粒排放到空气中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燃料充分燃烧的是( )
A.在足够通风的条件下,火力发电站用的煤要尽量粉碎成末
B.把煤粉做成“蜂窝煤”用于取暖
C.用大块的煤烧锅炉
D.篝火晚会上的木柴必须架空
将某种无色气体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把烧杯迅速倒转后注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该气体可能是( )
A.一氧化碳
B.甲烷
C.氢气
D.二氧化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煤主要含有碳元素,是纯净物
B.石油主要含C,H两种元素,根据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可分离出许多产品
C.化石燃料是由生物遗骸转化而来的,因此可再生
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重要能源,所以应鼓励个人开采,以满足社会需要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