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水蒸气和杂质   
常见的下列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汽油挥发,酒精燃烧,蜡烛变形
B.植物腐烂,钢铁生锈,动植物的新陈代谢
C.铁铸成钢,蜡烛加热熔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水分蒸发,金属导电,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
B.建筑工地产生的大量沙尘
C.工厂排放的废气
D.大量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人类的生命支柱,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但不能作为工业原料
B.无色无味的气体是空气
C.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大致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体积分数)
D.空气的成分是稳定的,固定不变的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纯净的空气
B.矿泉水
C.食用醋
D.二氧化硫
能除去空气中氧气,且不生成其他气体的是( )
A.木炭
B.红磷
C.硫
D.铁丝
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接近( )
A.5:1
B.1:5
C.4:1
D.1:4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焚烧落叶
B.增大绿化面积
C.减少用煤作燃料
D.汽车改用清洁燃料
澄清石灰水长期敞口放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一氧化碳
(1)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取多种气体,我能写出制取其中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H2O+O2
潜水艇为了保证长时间潜行,在里面要配备氧气的再生装置.现有以下几种制氧气的方法:
①电解水;②加热氧化汞;③加热高锰酸钾;④常温下用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制氧气(同时生成碳酸钠)
(1)你认为最适宜于潜水艇中制O2的方法是______(填序号),并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2)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有(至少答两点).______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在大气层中有一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臭氧的物理性质有______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的现象______.应采用什么方法保护臭氧层?______
(3)大气中的臭氧层遭破坏,它会引起( )
A.光合作用增加B.动物生长得更好C.皮肤癌患者增多D.太阳照射时间长.
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课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已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一种可能原因: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若看到集气瓶口     ,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了.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集气瓶里是否充满了氧气的方法是    
(3)制取氧气,实验前必须要检查装置的    
如图装置可用来收集气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导管口    通入,空气从导管口    排出.若收集氢气(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氢气应从导    通入,空气从管口    排出.如要检验是否已收集满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处.
(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瓶内装满水,气体从    端通入.若装置中储存了氧气,现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进行实验,水应从    端通入.
manfen5.com 满分网
根据事实,写出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及其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
(1)点燃镁条做信号弹     属于     反应
(2)铁丝燃烧     属于     反应
(3)向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     属于     反应
(4)蜂窝煤中硫燃烧     属于     反应
(5)加热氯酸钾     属于     反应
在用    色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原因是    ,要在试管口放    ,目的是为了   
在实验室里,常用于制取氧气的药品为         .在用     制氧气时,常加入少量的     作为这个反应的     ,在反应前后,此物质的         保持不变.
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难溶于水,它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宜采用的方法( )
A.向下排空气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排水法
D.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
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e熄灭酒精灯;f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bacdfe
B.abcdef
C.bacdef
D.abcdfe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下列仪器一定不需要的是( )
A.大试管
B.铁架台
C.酒精灯
D.水槽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
A.双氧水
B.高锰酸钾
C.二氧化锰
D.液态空气
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大试管管口应向上倾斜,便于气体迅速排出
B.插入水槽中导管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要立即收集,否则会造成浪费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撤酒精灯,后撤导管
D.收集氧气可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如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下列各组物质中颜色相同的一组是( )
A.硫磺和氧化镁
B.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C.五氧化二磷和氯酸钾
D.四氧化三铁和氯化钾
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B.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蓉蓉同学按下图在实验室中制备氧气.
(1)认识仪器:请写出图中热源的名称    ,并指出使用它时的 一点注意事项   
(2)操作顺序:
①装药品和放棉花.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固体药品取应   
②连接仪器,固定试管.
③加热.加热时应先   
(3)实验分析:
①请帮助她找出上述实验过程中漏掉的一个实验步骤   
②生成的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原因是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4)拓展与迁移:
①如果用分解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右图中“甲”或“乙”);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②实验室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请你另写一种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③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自制氧气,有同学从家里拿来了洗脸盆并盛了半盆自来水,用罐头瓶(带玻璃片)装满水倒放入脸盆中准备收集气体,还有同学从化工试剂商店买来了高锰酸钾作原料.由于自带仪器不够用,又有同学准备从学校化学实验室借用一些仪器.他们还需借用的仪器是   
manfen5.com 满分网 manfen5.com 满分网
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如图所示,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中放入一粒白磷(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将玻璃容器固定好,放在盛有85℃热水的烧杯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可以看到玻璃容器内白磷燃烧时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实验结束后,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刻度    处,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气态的    而生成了固态的    ,从而使玻璃容器内的气体体积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玻璃容器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   
③此反应中白磷要过量,目的是   
(2)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他依据的实验原理可能是   
①小军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答一条)   
②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   
manfen5.com 满分网 manfen5.com 满分网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