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的最高统治者,“在位48年,20年不上朝”,这一皇帝是 A.唐玄宗 B.宋高宗 C.宋钦宗 D.明神宗
比较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片史实两部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共同点是 A.都成书于元末明初 B.都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没落 C.都是神话小说 D.都反映了明朝封建专制制度的残酷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句话暗示了清朝哪个皇帝在位时贪风极盛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山下有三宝井,井旁有三宝亭,亭内供奉着三宝雕像。你知道这个三宝是谁吗?他有什么功劳 A.皇帝;统一中国,扩大疆域 B.航海家;促进中外交流 C.民族英雄;抗击倭寇 D.民族英雄;收复台湾
古代的许多建筑都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下列著名建筑和始建朝代搭配不准确的是 A. 赵州桥—隋朝 B. 万里长城—明朝 C. 紫禁城—明朝 D. 外八庙—清朝
如果你想到北京故宫去旅游,一览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的风采,你去的应该是明朝北京城的哪一部分 A.宫城 B.皇城 C.内城 D.外城
澳门自1999年回归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是 A.荷兰殖民者 B.日本殖民者 C.葡萄牙殖民者 D.英国殖民者
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它成为一个全国性剧种始于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注重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努力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元朝时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而设置了 A. 宣政院 B. 安西都护府 C. 驻藏大臣 D. 伊犁将军
梁启超在1905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现今之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中华民族中的回族形成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A.瓷器 B.丝绸 C.铁器 D.青铜器
两宋时期是多元化碰撞与交融的时期,下列史实能反映该时期民族关系的是( ) A.楚汉之争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澶渊之盟
它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这部史书的作者是 A.司马迁 B.司马炎 C.司马光 D.苏轼
我国历史上,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这主要是由于统治者推行( ) A.科举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重文轻武的政策 D.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朝长安城内“市”的职能是 A.商业区 B.娱乐区 C.住宅区 D.宗教区
下列我国古代名画中,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汉族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友好关系的是( ) A.《女史能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送子天王图》
《新唐书·方镇表序》记载:“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病是 A.藩镇割据 B.重武轻文 C.宰相专权 D.劳役繁重
唐朝与周边许多国家往来频繁,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 A.日本 B.大食 C.天竺 D.新罗
武则天当政时代,在科举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主要体现在( ) A. 开始用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 正式设立进士科 C. 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D. 注重考查诗词歌赋
成语“罄竹难书”出自《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是李密(隋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为声讨哪一人物而写的(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宗 D.唐玄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以下是我国不同朝代的中央机构示意图。 (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是哪个朝代的中央机构?从图一到图三反映出中国古代皇权怎样的发展趋势? (2)以下是对皇权发展趋势的评价表,请补充表格中的部分论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太宗派大军袭击东突厥,在当地设置都督府进行管理。对于吐蕃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南诏建国后,与唐朝有过摩擦和战争,后来双方在点苍山会盟,南诏归附唐朝,接受唐朝的册封。 材料二:两宋时期,北方的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不断学习中原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大交融。两宋政权与这些政权多次兵戎相见,后采取议和的措施,给其岁币,形成了相对和平的并立、对峙局面。 材料三:清朝晚期,沙皇俄国唆使准噶尔部噶尔丹发动叛乱,清朝通过军事行动平定叛乱。在西藏地区,通过册封喇嘛教首领“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和确立“金瓶掣签制度”等措施,对西藏进行管辖。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北方各族首领给予他的尊称。 (2)材料二中的 “党项”建立了哪一政权?指出北宋与契丹政权之间议和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3)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一,说明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时所面临的特殊国际环境,归纳清、唐两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所采取的的相同方式。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民族交融两种基本途径中的一种。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经济篇 (1)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请据下图举出该时期具有创新性的两例农业生产工具。 探究二:制度篇 (2)隋、元两朝分别在人才选拔和地方行政方面有重大创新,它们分别开创了哪一影响深远的制度? 探究三 :文化篇 材料:宋代的主要文学形式之一是词,它是一种新体诗歌……乾隆时期,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3)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是谁?文中所说的最主要的剧种指什么? 探究四:科技篇 (4)北宋时期,毕昇的哪一项发明是在该领域的新的重大突破?明朝时期,哪一部科技名著总结了作者关于农学方面的创新研究成果? 探究五:感悟篇 (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清朝后期,“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主要表明清政府实行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对外开放政策 D.鼓励垦荒政策
“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反映清代的社会现象是( ) A.思想禁锢 B.官场腐败 C.军备废弛 D.贫富分化
乾隆末年,我国人口已达3亿,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清朝前期我国人口迅猛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 A.连年战争 B.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C.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大面积推广 D.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陕西通志》载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这一社会现象诱发了( ) A.李自成起义 B.崇祯皇帝自缢而亡 C.清军入关 D.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张学良先生的这首诗称赞的是 A.戚继光 B.林则徐 C.郑成功 D.郑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戚少保年谱耆编》)由此可见戚继光抗倭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军纪严明 B.皇帝支持 C.军事装备先进 D.戚继光淡泊名利
“郑和船队满载着……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这些物品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有的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材料中的“物品”最有可能不包括 A.丝绸 B.瓷器 C.茶叶 D.奇珍异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