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腊的雅典是著名的奴隶制民主共和国,在这个国家能享受到所谓“民主”的是( )
下列史实中有一项与其它的历史属性不同,它是( )
回首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在战后形成了两个世界体系。阅读下列反映国际格局演变的相关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一战后,通过材料一中两次会议的召开,形成了什么国际关系体系?(1分) ▲
(2)图三所示慕尼黑会议反映出英法对德、意法西斯侵路扩张问题实行什么政策?(1分) ▲
(3)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将一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破坏殆尽。二战中,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尔塔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图四所示雅尔塔会议通过了哪些重大决议?(3分) ▲
(4) 1955年,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这个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事件?(1分) ▲
世界博览会(Universal Expo,Expo)鼓励人类把科学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经成功落下了帷幕,相信你一定还不时沉浸在参观世博会的激动与喜悦之中吧!参观世博会归来后,某校九(1)班同学意犹未尽,出了一期以世博会为主题的板报。请结合板报部分内容,探讨相关问题。 栏目一:世博大明星 经过全体同学投票,以下三项科技成果被评为“世博大明星”。 (1)请结合“获选理由”写出1851年、1889年的两位获选明星。(2分)从上述世博会发展历程中,你认识到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1分) ▲ 栏目二:世博大舞台 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第一次世博会,通过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在展厅中的千百台机械轰鸣声中,美国向世界宣布:“我来了”!中国政府第一次自派代表,以国家身份参加了这届世界博览会。 (2)联系1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发展历程,说说1876年的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崛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 栏目三:世博大看点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展出的太阳能汽车、碳纤维自行车、透明水泥、可发电地板、火山岩网球拍等高科技产品成为本届世博会的“大看点”。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etter City,Better Life) (3)请你为美好城市的建设提出些建议。(1分) ▲
历史视角:90年——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 ——1895年《纽约时报》评论 材料二:“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 ……因为到1945年……中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因此,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柯伟林 材料三:下图是1985年西方观察家对中国和西欧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测。 ——引自徐中约的《中国的奋斗》) 请回答: (1) 1895年的大清帝国国际地位一落万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的是什么事件?(1分) ▲ (2)据材料二,半个世纪后的1945年,中国在外国人眼中,已经“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 (3)据材料三,说说在1985年时的西方观察家眼中,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实力出现如此变化,将会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怎样的影响?(1分) ▲
1940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 取得胜利;4年后,英美盟军主动出击,在法国 ▲ 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美利坚合众国的首任总统是 ▲ ;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时的大总统是 ▲ 。
维新派在北京组织了政治团体 ▲ 。1905年,统一的革命组织 ▲ 在日本东京建立。
新政使得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罗斯福本人获得了独裁的权力。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是《英雄交响曲》。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1492年,哥伦布从地中海扬帆起航,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与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苦难十四年”开始于九一八事变。
近代使宁波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
世界经济全球化中的主角是 A.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 B.高新科技 C.跨国公司 D.发展中国家
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影响1921~1925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D.新经济政策
漫画中的历史:请你为教材中这组历史漫画归纳一个相同的主题: A.英国衰落 B.两极对峙 C.世界大战 D.大国争霸
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军事生命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结束,它的生命也就完了。”下列战役中印证了毛泽东这一论断的是 A.中途岛战役 B.柏林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不列颠战役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从下图数据变化中你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苏联工业发展慢于德国 B.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C.苏联农业得到迅速发展 D.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俄国十月革命和英国宪章运动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 A.有明确的政治目标 B.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D.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恩格斯说:“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万~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战争结果给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创造了条件。”恩格斯的预言首先得到应验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拿破仑战争 D.南北战争
下面是一位男士的简历,他的中文译名是 A.牛顿 B.达·芬奇 C.爱因斯坦 D.达尔文
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C.有利于社会进步 D.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首《国际歌》的创作背景是 A.巴黎公社革命 B.里昂工人起义 C.马克思主义诞生 D.俄国十月革命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虽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却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这种政治制度源于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宪法》
文艺复兴伊始,有一部文学作品描写了人类战胜邪恶,到达人生真善美境界和实现理想社会的故事片,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的种种罪恶,谴责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贪婪。这部作品是 A.《战争与和平》 B.《哈姆雷特》 C.《神曲》 D.《罗密欧与朱丽叶》
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 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看到“1949年4月”、“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事件是 A.重庆谈判 B.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某电视台组织了一次“追寻历史足迹”活动,途经卢沟桥和山东的台儿庄等地,是为了纪念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下图是中共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会址,这次会议的召开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D.为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