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事关国家核心利益,历届政府都给予高度重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持。1979年,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额外补贴40亿元,以后每年递增10%。2001年以来,国家共投资100多亿元用于西部建设,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少数民族地区获得发展的原因(三个方面)。

材料二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邓小平

(2)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阐述收回香港己经具备的“成熟时机”,香港回归2年后,我国又成功收回了哪里?这些地区回归祖国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1997年江泽民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的谈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和基本方针分别是什么?

(4)从我国内地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前景的看法。

 

诞生于1923年的美国《时代》周刊,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审视和打量。以下是以毛泽东为主题的一些《时代》杂志封面资料。  

材料: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见图1)。《时代》作如此描述:“对毛泽东而言,则意味着巨大的荣耀。5亿困顿疲惫的中国民众在上周见证了毛的辉煌一一他们进入了北平。” (红色基调)1950年12月11日的《时代》封面(见图2)。红色的基调和蝗虫明确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含义,而人物更是有着生硬刻板的脸和阴冷的眼神。《时代》如此描述选择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的理由:“他的军队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遭受到了痛击。” (混乱迷茫)毛泽东又分别在1958年12月1日和1967年1月13日登上了《时代》的封面(见图3)。1958年的《时代》内文如此描述:“乡村里的夜晚,无数的高炉向天空迸射着耀眼的红色光芒。”而1967年的封面左上角则写着中国陷于混乱。且封面主调灰白,隐喻中国是一穷二白。(外交转机)1972年2月6日。《时代》封面上一个大大的“友”字(见图4),左上角是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照片,主题凸显得相当明确--“尼克松从北京带回来什么?这个问题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尼克松在北京这件事情。”《时代》周刊如是说。(溘然长逝)1976年9月20日。主题是毛泽东之后的中国(见图5)。《时代》周刊在内文里谈到了毛泽东,谈到了毛泽东的继承人“必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在哪一年?

(2)这期封面的特点说明中美之间的关系如何?文中“痛击”指的是哪一战争?这一军事行动中国方面直接领导者是哪位?

(3)这两期《时代》封面,分别反映了当时中国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该期封面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表明中美关系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此事发生的前一年,中国已经取得的重大外交突破是什么?

(5)之后毛泽东的继承人为“满足人多数人的利益”开创了一条怎样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这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的发表及引发的讨论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二  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1978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2)材料二中的“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哪次会议?列举这次会议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主要内容。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如下表格)

1980年产量

5.2亿公斤

1981年产量

6.7亿公斤

1982年产量

7.15亿公斤

 

(3)根据材料三回答,凤阳县农业生产呈现什么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深圳原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四分析,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的原因是什么?举出一例与深圳同年建立的经济特区。

材料五  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发表这段谈话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六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中共十九大报告

(6)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下图是新中国50年代至70年代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①时期的科技发展得益于三大改造的完成

B.②时期取得的成就是“一五”计划的成果

C.④时期取得的成果是“两弹一星”

D.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得益于改革开放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主要原因是

A.中苏关系恢复正常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下列成就中,按取得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葡两国举行澳门交接仪式

②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

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A. ③②④①

B. ②③④①

C. ②④③①

D. ③④①②

 

在一本名为《回归路》的书籍中,记录着20世界80年代中国政府为实现中国统一大业所作出的努力,其中应包括(       )

①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②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③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④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7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云南考察时强调:“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实际上是创新的竞争。”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  )

①“一五”计划的实施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 

③“一国两制”构想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习近平同志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没有中国的明天。”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②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

③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④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光辉旗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标志着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是

A.三大改造完成 B.中共八大召开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

 

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其建立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侯永禄是陕西省的一位普通农民,他从1940年起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到2004年3月。下面他的日记内容能够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A.“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B.“(村里)形成了‘干活磨洋工,吃饭放卫星'的现象。”

C.“干部脱离实际.胡吹虚报产量,和实际相去甚远。”

D.“不管怎么说,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A.近代化的探索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  )

A. 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 说明西藏开始进入社会主义

C. 标志着中国实现统一 D. 挫败了列强分割西藏的计划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对“冒险”带来的“益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

B.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C.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为西藏的和平解放提供了条件

 

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有(  )

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新中国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抗美援朝---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⑤港澳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⑤

 

小明准备制作主题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网页,收集了下列材料,其中不能入选网页的是

A.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不少成功和曲折,下列历史史实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 三大改造   

② 改革开放

③ 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 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80年12月11日,温州市鼓楼工商所向章华妹颁布发了由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盖章的营业执照。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第一份个体营业执照。这表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国营企业改革起步

C.个体经济取得合法地位

D.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992年,“海协会”角“海基会”达成“九二我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

A.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原则

D.互补互利原则

 

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邻港澳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科技领先 D.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

 

火花是火柴盒上的图案,不同时代的火花留下了不同时代

的痕迹。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右图所示火花属于下列哪一时期的历史遗存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10月上半月多次召开会议,毛泽东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上述积极政策”是指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一五计划

D.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召开了中国十三大

C.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6年9月,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将要发射。这将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追溯历史,下列科技成果中,表明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无人飞船“神舟1号”发射成功

C.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D.“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

A.民族平等 B.文化自信 C.宗教自由 D.历史自信

 

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这是在下列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从材料一中找出赵普建议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措施的语句。

材料二:他(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进行有效的统治。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哪一时期?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元朝设立了哪一机构?

材料三: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 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材料三记载的官制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材料四: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族等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接着,清朝设置了机构,管辖新疆广大地区。

(4)清朝在新疆设置行政机构有何重大意义?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