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为士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制,选官标准为:(   )

A.品德 B.才能 C.军功 D.血缘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文修武备,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秦朝统一后,铸半两铜钱,汉武帝大一统收回地方的铸币权,统一铸(   )

A.半两铜钱 B.开元通宝 C.五铢铜钱 D.永乐通宝

 

某著名作家曾经在其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负责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大禹

B.李冰

C.商鞅

D.诸葛亮

 

通过变法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是(    )

A. B. C. D.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请你完成下面学习任务。

任务一(改革创新——走向民族独立)

(1)请在①处填写正确内容。结合下面思维导图,阐述我国在改革开放时期走向富强的创新性成就。

任务二(伟人风采——逐梦民族复兴)

(2)请你结合所学,选择下列图片中的两位人物简述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贡献。

(3)你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任务三(众志成城——实现伟大梦想)

(4)根据下面材料信息,结合相关史实,以“众志成城,实现伟大梦想”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各党政军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紧急行动、全力奋战,广大医务人员无私奉献、英勇奋战,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打响了疫情防控的总体战,全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防按工作正有力开展。

——习近平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材料二  1979年以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的明显增多。1987年底,台湾当局放宽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当年就有3万多名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第二年,两岸人员往来就达到40余万人次。1992以后,每年来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超过百万人次。2008年7月,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大陆赴台旅游民众日益增多。2011年6月8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正式启动,两岸民众交往更加密切。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一项基本国策?其被确立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最早法律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两岸关系缓和与发展的进程。

(3)根据材料三,概括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

(4)试比较材料一、三所反映的两项政治制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中颁布了哪部土地法?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的怎样的调整?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根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具体措施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对比,你认为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实现近代化的过程。

(1)简述图一、图二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在经济方面产生了怎样作用。

(2)说明图三、图四所示人物分别提倡怎样的政治制度。

(3)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不同地方的人们之间的通信主要靠信件传递。那时一封信要走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才能到达。21世纪的中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互联网与千里之外的亲友联系,方便快捷。”材料描述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A. 信件传递方式的变化

B. 通信方式的变迁

C. 手机和互联网的使用

D. 交通方式的变迁

 

2016年10月17日,一位山西藉航天员和同伴驾乘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11月18号完成任务后,顺利返回地面。这是他第三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为我国钱人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这位山西籍的航天员是

A.杨利伟

B.刘旺

C.费俊龙

D.景海鹂

 

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为490万美元,出口则是微乎其微;而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3230万元,对华出口额为6020万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了改善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先生,我荣幸地通知你,在10月25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会议上,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了下述决议:(第2758号决议,在此从略)。顺致最高的敬意。”这是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发来的电报,请问,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决议(   )

A.吸收中国为联合国会员国 B.中国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祝贺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

 

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有权利做自己的发展之梦,但是做好自己的梦,必须让别国也能睡好觉。以下外交政策和活动中,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

A.“一国两制” B.互不干涉政策

C.独立自主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指的是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②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③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推进创新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生活景象出现在改革开放后的有

①衣着千篇一律,“蓝灰色的海洋”

②城镇居民凭票购买食物与生活用品

③服饰追求时尚个性,丰富多彩

④开私家车出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⑤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地区是

A.环渤海地区 B.上海浦东

C.闽南三角地区 D.海南经济特区

 

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袁隆平

 

作家莫言在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蛙》中写道:“舞台上插着几十杆红旗,挂着红布白字横幅,……喇叭正播放着‘语录歌’: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造反有理—。”这段描写表现得是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场景

A. 五四运动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文革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

A. 建国后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

B.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欣喜

C. “大跃进”运动开始初期的信心

D. “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的狂热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下面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C.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D.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A. 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B. 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 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 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下面图片共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主题是

A. 实行土地改革 B. 实行农业合作化

C. 实行三大改造 D.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的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重庆《大公报》有这么一则社评:“昨天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很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则社评所指的“大喜事”

A.为培养中国军事人才提供保障 B.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准备条件

C.为抗战后和平建国带来了希望 D.为打败国民党军队指明了方向

 

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红军多次失利,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广大干部、战士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广大干部、战士“觉悟到”的这个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

②轻视阶段(1840~1905)……

④赞赏阶段(1937~1945)……

⑥敌对时期(1949~▲)。

在“②轻视阶段”,美国直接参与了下列哪一次侵华战争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据《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最终“中国接受”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习近平说: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旅美科学家钱学森开始争取回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1955年,在新中国的外交幹旋下,钱学森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

材料二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让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

材料三  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感动中国推选员阎肃对钱学森这样评价:大千宇宙,浩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亲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美国阻挠钱学森回归祖国的原因。

(2)材料二中“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于何时?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这让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学森入选“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与国家强盛关系的认识。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