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

年份

企业(个)

合同金额(亿美元)

占台湾地区对外投资比例

1991

1735

13.90

9.52

1992

6430

55.43

21.78

1993

10945

99.03

65.60

 

材料三  2016年1月16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结果显示,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陈建仁以领先超过300万票的绝对优势获胜。众多大陆网友担心目前海峡两岸良性互动局面会付诸东流。因为在2015年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举行“习马会”,布望将两岸关系向前推进一大步时,蔡英文却声称:“一国两制”不适用于台湾,台湾不同于香港、澳门。公开否认“九二共识”,主张两岸“不统、不独、不战、不和”。

材料四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中国的统一只会给亚太地区和世界繁荣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只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

(2)材料二表中的数据表明台湾对大陆投资呈现何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统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为解决“台湾问题”,1979年以来祖国大陆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并简述祖国统一的必要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林志远:“你认为升起来的仅仅是一块红布么!”

材料二

材料三  有专家指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朝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材料一中林志远所说话的深刻内涵。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理由。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是怎样“踩着历史的节奏”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成功的经验?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全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2017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比1978年增加30.2平方米、38.6平方米。这主要反映出我国人民

A.城市建设发展 B.生活水平提高

C.传统观念更新 D.思维方式改变

 

阅读《1949—2017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表,此表反映了1949—2017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

 

年份

1949年

1969年

1979年

1999年

2017年

国家数量(个)

10

45

120

162

175

 

 

A.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第三世界力量日益壮大 D.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缅甸总统吴登盛在一次演讲中说:“(它)不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且不断与时俱进,成为国与国关系的指导原则”。此“指导原则”是

A.一个中国的原则 B.四项基本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合作共赢原则

 

据统计,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海外,到2007年,从海外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B.“一国两制”的保障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投资环境的优化

 

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

A.实行高度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

C.坚持民族平等

D.加强民族团结

 

1978年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下列“对外开放进程”的时间轴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A.建立自由贸易区 B.成立环渤海经济区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读下图,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主要得益于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下列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实施1953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

B.全面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被誉为“中国名片”,其演化契合着国家和民族兴盛的一些环节。下图为新中国曾发行的部分人民币图案,从图案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当时的中国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实行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C.完成了三大改造 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下列示意图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在某行业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的况。与示意图目的相同的措施是

A.颁布《土地改革法》,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成立缝纫社、铁业社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包产到组、包干到户,打破农业生产上的“大锅饭”

D.创办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发展国民经济方面我国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如表)。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工业门类齐全

C.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D.地区分布均衡

 

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保证冲锋部队攻克高地,用自己的胸腔堵住敌人机枪射口而壮烈牺牲的战斗英雄是

A.黄继光 B.邱少云 C.罗盛教 D.杨根思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跌宕起伏的世界局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并不是永久的胜利,克里孟梭说:“这是一个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是一个手扶剑柄签订的和平,是一个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威尔逊更是一针见血:“我们不久就会看到一场新的世界冲突,这场冲突的结果将不再是一场战争,而是整个世界的大灾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国崛起》系列丛书《法国》

(1)这里“签订的和平”主要指什么和约?此和约引发了中国什么事件的发生?世界为什么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威尔逊的预言是否成为了现实?请用事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  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墨普德认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深入挖掘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证据,向世界展示中国抗战的不凡历程,将使二战纪念活动真正成为一场全球性的反思战争、追求和平的大会。

(2)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的罪行证据有哪些?(举出两例)中国抗战向世界展示了不凡历程,请简要举例说明。(举出两例)如何看待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 

材料三  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3)结合材料三归纳,当今世界主要面临哪些挑战?(举出2点) 人类应如何摆脱这一系列挑战?(至少说出2点)

 

引领世界的时代变革。近代以来,民主化、工业化成为人类文明演进的主要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君主政体)是莾杂着一些新的共和政体因素的……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

——托马斯·潘恩《常识》

(1)潘恩所说的“关门下锁”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 “新的共和政体因素”集中体现在哪一历史文献中? “新的共和政体”指什么?

材料二“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到访英国曼彻斯特的评价

(2)托克维尔这段评论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概括托克维尔对此事件的评价?

材料三 在19世纪,奥斯曼、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严重挑战……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吸取灵感以解决统治危机。奥斯曼、俄罗斯和中国保守的统治者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而在日本,改革者实施了更彻底的改革计划。                  

——《新全球史》

(3)19世纪,中国和日本共同面临的外部挑战是什么?俄、中、日为摆脱危机分别进行的改革是什么?作者认为日本的改革“更彻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依据。

 

负重前行的伟大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1)中国拥有西方的新型工业这一梦想是从什么事件开始的?为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资产阶级各派别进行了怎样的实践应用?

材料二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国家;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的,不论在中国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2)依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逐步形成了怎样的革命新道路?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为什么会走这条道路?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全部奋斗历史的精辟概括。……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3)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中国人民站起来始于什么事件?中国人民“富起来”得益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和决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前提是什么?

 

历久弥新的中国智慧。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当地区冲突不断上演,战争和暴力屡屡击碎人们的和平梦想,如果政治精英能想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饥饿和贫困的阴影仍然笼罩着欠发达国家的妇女与儿童,如果跨国公司能想想“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当不断膨胀的感官欲望把环境伤害得千疮百孔,如果每个人能想想“克己复礼为仁”。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请认真规范书写这句话。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们可以从其身上汲取哪些政治智慧和教育智慧?(各举1例)

材料二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2)陆上丝绸之路最早开辟于我国哪一时期?依据所学知识说出为其开辟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位先辈。材料中我们的先辈倡导的“丝路精神”是什么?

材料三 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

——摘编自《新全球史》

(3)材料三中阿拉伯商人在宋朝贸易受到哪一机构的管理?由材料概括指出宋代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英文《中国日报》发表时政漫画《殊途同归》(下图):美国两位总统候选人希拉里与特朗普在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上殊途同归。二者的“贸易保护主义”将不利于(  )

A.世界经济全球化 B.欧美政治一体化

C.欧洲防务一体化 D.网络信息全球化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

A.政治经济改革初见成效 B.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C.导致苏联最终走向解体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罗斯福总统的一位朋友感慨万千地对他说:“假如你成功了,你就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罗斯福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

A.采用国家干预手段 B.建立法西斯专政

C.增加农田种植面积 D.扩大外贸的出口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材料所指“宣言”的发表

A.表达了工人阶级要求取得普选权的愿望

B.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伟大尝试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是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已辙。英法革命所要解决的“如出一辙”的问题是

A.摆脱外国殖民统治 B.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C.为工业革命提供前提 D.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中世纪被称作欧洲历史的“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但是,中世纪晚期欧洲有了新变化,主要表现有(  )

A.租地农场和庄园的出现

B.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

C.庄园和大学的兴起

D.手工工场和庄园的出现

 

528年,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命人将以往历任皇帝所颁布的法令删除矛盾和不合时宜的地方,按时间顺序汇编成册,名为《查士丁尼法典》。后来,又陆续编订了3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这说明

①东罗马帝国继承了罗马的文化

②东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建设

③罗马法在不断被完善

④查士丁尼否认过去的罗马法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建筑与民主》一书中说:雅典人通常在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确保每一个参与讨论内政、外交问题的人,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这反映了雅典

A.实行民主政治 B.注重法制建设

C.建筑水平高超 D.文化繁荣昌盛

 

“桥”一般是建在河水、峡谷等上面的建筑,起着沟通和连接两侧地域的作用。在古代,对东西方的文明起着“桥”的重要作用的是 (     )

A. 阿拉伯人 B. 印度人

C. 埃及人 D. 雅典人

 

《人民日报》曾报道了一系列大学毕业生的“人物志”,他们中有自愿到西藏实现军旅之梦的,有到农村公路管理处巡查道路的,还有到网络新职业中“淘金”的。这一报道反映了高校毕业生有(  )

①多元的职业方向  ②开放的就业观念  ③自主选择的权利  ④统一的分配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