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近40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如下表所示。下表是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出现上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村居民生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的扩大 B.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镇化的完成 D. 农村居民消费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
(2018信阳模拟)“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为此而直接进行的伟大实践是 A.结束“文化大革命” B.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C.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行政企分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选择,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这里的“关键选择”指的是( ) A.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C.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 D.顺应经济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
(2019原创)有人说:“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后,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或者说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指的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观察下图。图中所示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是 A.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B.使腐朽的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018郑州模拟改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学习西方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材料三 我们反对礼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制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陈独秀《敬告青年》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强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陈独秀为了达到扫除“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提出的口号。这场运动对“孔教”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维新运动不是一直把很大希望寄托在由一个好皇帝来推行改革吗?义和团运动打出的旗号不还是“扶清灭洋”吗?一般说来,人们最初总是希望能在现有社会秩序下进行温和的改革……只有当国家民族的命运已处于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别的办法都尝试过,都走不通,人们的忍耐程度已超出它的极限,这才会拿起武器来拼命,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高潮才会出现。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文录》 材料三 孙中山在他任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表现了革命派在交出名器前企图用约法限制袁世凯的努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是指哪一革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主持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用意,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是如何体现孙中山的用意的?
(2019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110年间……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 假如没有孙中山,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功绩,中国将很难走出推翻皇帝做皇帝,打江山坐江山的历史怪圈。而在辛亥革命以后,尽管通往自由和民主的道路仍然无比艰难,但有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为鉴,任何人想再帝制自为,再让已经被废黜的小皇帝回到北京皇宫,再复辟形形色色的专制制度、专制意识,都注定逃不过人民的唾弃,都注定会失败。 ——梁峰《从现代化看辛亥革命》 材料三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孙中山先生的政治遗嘱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的斗争和探索中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的意义有哪些?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现在革命尚未成功”主要的理由是什么?
(2019原创)下表是1914~1918年中国农户、耕地、荒地变化表。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军阀混战的结果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北伐战争的结果
(2019原创)“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的这一说法背景是袁世凯 A.促成清帝退位 B.实行独裁统治 C.公然复辟帝制 D.接受“二十一条”
(2018濮阳模拟)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幅:“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该对联讽刺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B.宣统帝被逼退位 C.袁世凯篡夺辛亥果实 D.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2018成都)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中华民国成立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018金华)有学者认为:“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漂橹、尸横遍野,……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迭。”该观点的主旨是 A.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 B.改良比革命更能改造中国的政治 C.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漫长 D.辛亥革命是中国式的“光荣革命”
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 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 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 C. 传入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化 D. 开始机器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
“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海战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018郑州模拟)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主张 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 C.民族革命,推翻满清 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
(2019原创)该思想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愿望,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更完整意义上的开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过重大的积极作用。这一思想应是 A.自强求富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清朝末年,国人想入会必须人手写盟书并举手宣誓:“联盟人某省某府某县人某某某,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此,任众处罚。”这个组织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同盟会 D.中国国民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政府出面鼓励“技术接收”,从1886年到1890年四年间,德国六家大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在国家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数量远远超出私人投资占优势的英国公司所能运用的资金,使它们能够尽可能地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并有效利用研究成果,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好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政府在推动科技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举出19世纪末德国科技发展的表现。 材料二 20世纪50-70年代,日本实行“加工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成果,加以改造,加速本国工业的发展。1980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并对科技政策作了相应的改变。对先进的技术不仅仅只是“模仿和追随”,而是要“首创和领先”。1983年,日本已拥有商用机器人11万名,被誉为“机器人王国”。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科技发展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科技政策对日本发展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我国应该怎样应对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
(2019原创)“第一乐章描写战斗的英雄形象和巨大的紧张斗争场面。第二乐章描写悲剧性的葬礼。第三、四乐章描写英雄的最后胜利和革命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狂欢。整部作品表达了英雄为未来幸福而献身的深刻内涵。”“其作者是一位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歌颂者。”由上述材料判断该作品是( ) A.《英雄交响曲》 B.《物种起源》 C.《义勇军进行曲》 D.《黄河大合唱》
(2018广州:时空观念)如图所示,关于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表述合理的是
A.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存在内在联系 B.自然科学发展导致“一战”爆发 C.自然科学成就都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D.社会发展进程就是自然科学发展进程
(2019原创)霍布斯鲍姆在其《革命的年代》一书中着重描写了19世纪的历史。他认为,19世纪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以下属于这一时期科学理论的代表性成果的是( ) A.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论 B.牛顿的力学体系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有人说:“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主要是指牛顿 A. 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B. 提出了相对论 C. 发明了电灯 D. 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2018梧州)如图为1750年以来中国、美国、德国(德意志)英国在世界制造产业中的份额曲线图。其中代表德国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从这里肮脏的下水道里却流出了足赤的黄金。”以上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没有涉及的是 A.促进了经济发展 B.导致了贫富分化加剧 C.破坏了生态环境 D.促进了世界市场形成
(2018邯郸二模)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是英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这些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是英国保持经济优势的关键因素。但随着技术进步,1870年以后英国没有及时更新升级技术设备,陈旧不堪的产业设备再也无法给工厂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可见,英国经济优势逐渐丧失是由于( ) A.美德等国后来居上 B.产业设备更新迟滞 C.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D.教育制度逐渐落伍
(2018重庆A卷)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
A.蒸汽机的改良 B.火车的诞生 C.内燃机的应用 D.电灯的发明
(2019原创)19世纪的最后30年,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充满了“青年时代”所具有的活力,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标志是 A.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D.航天技术的进步
下面是世界工业发展指数,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世界工业发展指数(以1913年为100)
A.跨国公司的飞速发展 B.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保障
(2018邢台三模)“事实上,世界工业生产在1860年至1890年间增加了三倍,在1860年至1913年间增加了七倍。世界贸易的价值从1851年的64 100万英镑上升到1880年的302 400万英镑、1900年的404 500万英镑和1913年的784 000万英镑。”造成上述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角贸易 B.新航路的开辟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第一次世界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