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这种认识主要是基于以下哪一史实

A. 张骞通西域    B. 鉴真东渡日本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郑和下西洋

 

蔡元培称孟子“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下列选项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有教无类” B.“以礼治国” C.“因材施教     D.“民贵君轻”

 

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

A. 齐、楚、秦、燕、赵、魏、韩 B. 楚、秦、赵、宋、魏、齐、韩

C. 晋、楚、齐、韩、赵、燕、魏 D. 吴、魏、燕、赵、楚、秦、韩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①农作物的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磨制工具的发展 ④聚落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社会矛盾激化,失业和贫困等社会问题十分突出。 对此,罗斯福新政时期最重要的社会救济措施是1935年8月14日国会通过的《社会保险 法》(又称《社会保障法》)。该法案对年老、残疾及贫苦无靠的儿童和失业者提供最低限度的救济金。法案对其他救济对象也作了具体规定,并决定建立社会保险局。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经合组织中欧洲国家的政府社会保障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比例为7. 5%,60年代为8. 8%,70年代达到12. 2%。在美国用于社会福利的开支占到财政开支的49. 9%。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2500—2007)

材料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一个都不能少。精准扶贫在实践中讲究实事求是,根据贫困地方的实际进行因地制宜的落实,讲究投身于实践,并号召广大青年到扶贫的第一线苦干实干。精准扶贫思想立足于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贫困群众,为其脱贫致富,追求美好生活提供最诚挚的全方位帮助,这调动了最广大人民参与脱贫事业的积极性,体现了这一思想的人民性。它在聚民心、集群力、共同致力于伟大扶贫攻坚事业上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编自肖锐《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理念和践行理路》

1)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福利政策的基本措施。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2)据材料三,归纳我国实行“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

 

探究问题。

材料一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美国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影响力无其他国家能敌, 堪称无出其右的超级大国,它推行的是全球范围的外交政策。……而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国 际影响力也急剧上升。它首先确立了在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内部的领导地位乃至霸权地位,同时开始了在军事上和外交上与美国的对抗。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苏不仅刻意追求政治和军事上的霸权,还追求经济霸权、文化霸权、知识霸权、信息霸权和意识形态霸权。

材料二 为了使本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国政府纷纷进行相关政策的调整 和改革,积极地利用国家机制、科技力量、社会力量,广泛借鉴各国的成功经验,其结果是促 进了不同历史传统、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家的共同发展。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以来,民族民主运动具有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广泛性,席卷了整个亚非拉殖民地,而且各地的各个爱国阶层都被卷入争取民族独立的洪流中,民族民主运动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各殖民列强经营了几百年的殖民体系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崩 溃。1955年的亚非会议和1961年的不结盟首脑会议是民族独立国家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 国际会议。广大非西方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统一,谋求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国际 地位的提升,成为世界现代史的一大主题。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和苏联影响力得到急剧上升是在哪一事件后,并据 材料一归纳这一事件后美苏关系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该事件的结局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最少答出四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车铁路利益甚大,东西洋均已盛行,中国阻于浮议,至今未能试办。将来欲 求富强制敌之策,舍此莫由。倘海多铁舰,陆有铁道,此乃真实声威,外人断不敢轻于称兵恫吓。尚祈主持大计为幸。

——李鸿章致醇亲王的信(1883年)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货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筑的铁路仅1200千米,仅占14%。

——摘编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铁路犹如“万国机车博物馆”,总里程仅2万公里左右, 其中一半还处于瘫痪状态。人们知道“要想富,先修路”,但面对崇山峻岭,财力不足,如何能够“钻山入地”? 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到,如何实现自主研发、后来居上? 事实证明,只有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全国一盘大棋,打破部门界限,众人握指成拳,让中国高铁建设势如破竹。同样依靠这一法宝,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现代化历程中的发展奇迹。

——摘编自陆娅楠《从“新京张”看百年巨变》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请求修建铁路的意图。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时期我国铁路事业呈现的主要特点。

3)材料三中巨大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新华社416日电,中国常驻代表张军16日致函秘书长古特雷斯和各国常驻代表表示,中方坚定支持世卫组织在全球抗疫合作中发挥领导作用。在谭德塞总干事带领下,世卫组织 秉持科学、客观、公正立场,积极指导和协助各国应对疫情,为抗疫国际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上述材料叙述的主题应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B.联合国在国际抗疫中的作用

C.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 D.抗击疫情是国际事务的首要问题

 

下图所示为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对外贸易总量在世界对外贸易总量中所占比重情况。 该图反映出

A.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

B.新兴经济体主导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C.新兴经济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D.美国的霸权主义遭到了严重挫折

 

下面是苏联不同类型的商业在商业流转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统计表。它反映出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发挥了明显作用 B.苏联模式已经彻底形成

C.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国家对自由资本主义的放任

 

“法典明确规定成年法国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体现了在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法典 的资产阶级性质表明波拿巴政权是大革命的延续。”由此可见,拿破仑

A.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B.确定了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

C.代表着地主阶级的利益 D.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理念

 

15世纪初期的欧洲开始,民族国家共同体开始形成,世界日心说和近代地理学开始出现, 所以经济全球化的产生要早于资本主义,应该是从15世纪初期开始的。材料反映的是

A.近代西欧经营方式的改变 B.新航路的开辟

C.“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D.文艺复兴的结束

 

《周恩来选集》中写道:“我们对外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任何国 家都不能干涉中国内政。”《毛泽东选集》中写道:“最重要的一项,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 干涉中国内政。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上述内容的共同主 旨是

A.均认为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根本 B.中国人民有能力解决好发展中的困难

C.主张利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 D.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1984124日至215,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和上海宝山钢铁总厂, 相继为深圳、珠海、厦门特区题词(如下图)。其中与深圳有关的是

A. B.

C. D.

 

口口口口胜利的消息传向世界,西方各国受到极大震慑,他们开始重新审视新中国。从这一刻起到20世纪60年代,30多个国家与中国建交,新中国正式迈开了登上国际舞台的脚 ......它为中国赢得了60多年的和平建设环境。“口口口口”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一五”计划 D.三大改造

 

下图可以直接反映的史实是

A.国共第二次合作征兵抗敌 B.国民革命黄埔军校的建立

C.“围剿”中央红军的宣传告示 D.全面内战前国民党的扩充告示

 

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中写道:“现在它更公开更强暴地 占领中国土地,其目的显然是掠夺中国......同时更积极更直接地实行进攻苏联......苏联无 产阶级专政日益强固,社会主义建设得到空前的胜利......中国工农革命日益高涨,工农红军 与苏维埃区域又英勇地冲破了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阀的第三次‘围剿’。”材料涉及的事件不 包括

A.九一八事变的发生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苏联“一五”计划的进行 D.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大东沟一役,北洋水师伤亡惨重。但我们主力尚存,还有着令日军畏惧的定远和镇远两艘铁甲巨舰,我们还有实力与日军拼死一搏。因此,日本不敢在中国海域肆意妄为。然而,这一仗打怕了李鸿章,他严令北洋水师“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北洋舰队只能将黄海制海权拱 手让与了日本舰队。这一现象说明了

A.北洋舰队的各种装备要落后于日本的联合舰队

B.大东沟一役是甲午战争中最具决定性的重要战役

C.大东沟一役的失败标志着甲午战争的彻底结束

D.李鸿章没有意识到制海权对于一场战争的重要性

 

从古丝绸之路到现今的“一带一路”,中国外交展示过灿烂辉煌,也经历过风霜雪雨。如今中国引领的新型国际关系之路,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外交的传统智慧与天下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拓与辉煌之路)

材料一

1)仔细分析材料一中的八副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归纳古代中国外交往的特点。(提示从路线、方式、政策三方面考虑) 

(沉沦与屈辱之路)

材料二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2)材料三中的“国耻”是指哪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屈辱条约?这一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共建合作共赢之路)

材料三

3)请再举一例,材料三中未提到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4)通过学习中国外交的历史,谈谈对你的人生之路有何启迪(说出两点即可)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粮食安全问题,“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

材料二  某一时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全国几千万人上阵,大搞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铁)、群(群众运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三    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总体看,我国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完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也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

——2020.3.30未来网《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中国有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状况的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据材料分析我国出现了哪些失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促进农业发展?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为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总体看,我国的粮食供求呈现怎样的特点?

 

改革,是当前中国政府的最强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让我们一起探究古今中外的重大历史改革,为中国的深化改革呐喊,为民族复兴梦助威。 观察图像,回答问题。

1)图1描绘了俄国被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这种情景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图2明治时期的生活。该图反映了明治维新的哪项措施?

3)图3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出现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历制上则停用阴历,改用太阳历计日(年号除外)。”内容属于日本明治维新揹施中的文明开化。

 

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最早起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因为佛罗伦萨的经济发展为其提供了基础,这里说的经济指的是商品经济。

 

美国总统的中国之行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给日本带来巨大的冲击日本政界一批有识之士以此为契机,强烈要求日本当局迅速开展自主和平外交,改善日中关系。表明中美正式建交影响了中日关系。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之际,联合国运用而生。联合国的首要宗旨和目的是

A.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B.保障人权自由和平等

C.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D.发展各国间友好关系

 

《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巴黎公社革命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其首先获得真正成功的重大事件是

A.法国大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明治政府兴建工厂,修筑铁路,举办邮政、电讯事业,扶植、保护私人企业的发展。这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哪项举措(   )

A.加强中央集权 B.大力发展工商业

C.重视发展科技 D.重视发展教育

 

运用思维导图结构搭建历史学科知识体系,能够促使我们学会放射状、关联性思考。通过下列思维导图,我们会联想到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罗马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一国两制”实施的根本前提是

A.和平统一方式 B.一个中国原则 C.保持平等谈判 D.实现经济互助

 

设计图表能有效地梳理历史知识。小明设计了一个关于建国后土地改革的表格,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时间
 

开展地区
 

涉及人口
 

主要意义
 

1950~1952年冬
 

全国
 

3亿多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 时间 B. 开展地区

C. 涉及人口 D. 主要意义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