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9年,俄国军队同瑞典进行了大会战,俄军取得全胜。此后,俄军又在1714年和1720年两度打败瑞军,瑞典被迫求和。至此

A.沙皇的专制权力得以强化 B.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C.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D.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梳,加入这个主流,可以充分分享国际分工利益,与世界先进经济技术同步前进。口口口口口口可以帮助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新的空间。“口口口口口口”应是

A.建立经济特区 B.实施“一带一路”倡议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成立亚投行

 

中共中央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在认真考虑斯大林建议的基础上,于1952年底做出决定,尽快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并且借鉴苏联制宪模式和1936年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的议行合一体制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由以上可见,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制定

A.自始至终采取照搬苏联经验的策略 B.完全摆脱了西方文明的影响

C.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了苏联的经验 D.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下表是1927年《学灯》杂志编辑部对“新婚姻观点”的调查。该调查内容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断发易服 B.移风易俗 C.实业救国 D.践行民权

 

邓小平在一份报告中说:“由于我们的跃进,使蒋介石征兵100万的计划只完成50%。逃兵便有30%-70%。现在靠拉壮丁来凑数,这等于消灭它100万,形势不能不起变化,这就是敌人输了,我们彻底的胜利了。”材料中“跃进”指

A.百团大战 B.转战陕北 C.挺近大别山 D.淮海战役

 

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的誓词中写道:“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怅。帝国主义,以袅以张。”这表明了北伐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实现国家统一

C.振兴中华民族 D.维护民族权益

 

下面是《申报》的一篇报道中两“相”商议的最终结果是签订了

 

昨接东倭来电云,中国出使日本议和大臣李傅相每日与倭相伊藤商议和局,二月二 十八日,议后由衙署回公馆途中被倭人小山放枪轰击,傅相面部受伤。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路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请简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全民族抗战所做的努力。

(2)捍卫国家主权,实现国家独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下图所示机关报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哪一年提出的?指出我国对内改革的具体内容。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下图可以用来印证什么历史史实?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什么地方?

(2)一种文化的成长必然伴随着与其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暴力冲突也是文明交流的形式之一。公元前4世纪,通过东征亚历山大建立庞大的帝国,简述亚历山大东征和帝国的建立带来的双重影响。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简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推进文明交往方面贡献的中国智慧及其产生的影响。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在这场持续 多年、涉及当时大部分国家的全球性大厮杀中,军民伤亡、军费消耗、物资损失和精神创伤难以用数字计算。但是,在诅咒这场令人发指的大灾难大破坏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以反法西斯力量的最后胜利而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打乱了旧的世界秩序,冲去了腐朽落后势力,开辟了国际性社会进步的新道路,对世界军事史和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曹胜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 启示》

材料二  由于在中国战场的巨大消耗使得日本难以承受美英等国的经济制裁,迫使日本不得不冒险与美英等国在太平洋地区作战。抗战期间,中国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2/3以上的总兵力,歼敌约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中国抗战……在南线,使日军无法在地中海地区与德、意实现轴心国的会师;在太平洋战场上,使得美国能够从容贯彻总体上先欧后亚的战略计划。

——摘编自庄礼伟《二战史研究不 应遮蔽中国抗战》

材料三  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经济严重衰退等全球性挑战,各国应携手共进。中国将同各国加强防疫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稳定,推进全球治理,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扩大开放中深化与各国友好合作,中国始终是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

——摘自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双重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远意义。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一直处于“无为”状态下的大汉王朝,到了武帝时变得“大有所为”。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一系列开创之举,特别是在经济上的举措,无疑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定下了主基调,他将重农抑商政策确定为基本的不可动摇的传统经济政策。汉武帝将社会经济更加有力地掌控在政府手中,盐、铁、铸钱官营,实行坚决的政府专卖政策,加强市场管理,对工商业者课收重税,这些措施充实了国家力量,打击了商贩。

——摘编自叶世昌《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进行经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就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改革开放之初,理论界围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能否发展市场经济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1992 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明确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摘编自王东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伟大创造》

材料三  保护和促进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 “新政”并未试图摧毁企业的垄断组织和权势,只是使农业业人员适应这种体制。……斯福政府是公开声明要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但为了维护它,就要改革它。农业“新政”就是这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改革虽然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农业资本主义的结构改革,但非革命性改革、农业“新政”未促成一场社会革命,农村贫穷在30年代末在30年代初一样,仍然是美国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

——摘编自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在经济上“大有所为”的表现,并概括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实行新政的前提,并分析罗斯福农业新政“非革命性改革”的原因。

(4)综上,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1916年与德国在凡尔登交战的国家

B.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的国家

(2)据图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该朝代的名称填写在答题卡图中方框“A”内。

(2)请将公元前60年设置的管理西域的机构填写在答题卡图中方框“B”内。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各少数民族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汉字文化系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博大精深的文献典籍如十三经、《史记》《资治通鉴》和丰富的文论、诗论等等承载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内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方西不忘本民族之地位”,首先“各美其美”;另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坚持“美人之美”;然后“美英与共”,在两种美的交流互鉴上下功夫,从而永葆了五千年文明从不间断的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众所周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曾为人类文明作出过独特贡献。公元前后的三四百年间,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传教工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都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兼容整合、交流互鉴,确是我们对其充满自信的又一依据。

——摘编自仲呈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1.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中华文明繁荣发展提供了保证。(  )

3.公元前后的三四百年间儒学文化传到了欧洲并产生深远影响。(  )

4.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是兼容并包、博采众长。(  )

5.中华文化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是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原因。(  )

 

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与商军在牧野决战

B.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D.联合国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它的签订,表明反法西斯联盟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它把代表六大洲绝大多数居民的26个自由国家的决心和意志充分联合起来了,说明遵守法律爱好和平的国家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团结起来,使用武力去维护自由正义和人类的基本准则。它是(  )

A.《华沙条约》 B.《开罗宜言》 C.《联合国家宣言》 D.《北大西洋公约》

 

探究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表中历史事件与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历史事件

结果

A

秦统一中国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

萨拉热窝事件

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D

杜鲁门主义出台

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A.A B.B C.C D.D

 

伯里克利认为,贫穷不应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国家事务。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平等参与,他规定公职津贴和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公职的办法。公职任期仅为一年,以便于有更多人参与。材料表明雅典民主政治(  )

A.民主基础扩大 B.民主形式多样 C.民主弊端明显 D.民主程序简化

 

绘制历史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所示为某历史老师绘制的示意图,它可以帮助我们学习(  )

A.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B.我国统一大业的不断推进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 D.我国外交事业的不断发展

 

分析表格数据的变化是了解历史变迁的-种方法。下面所示为1961 -2018 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变化统计表。1978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时间

1961~1978年

1979~2012年

2013~2018年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

1.1%

15. 9%

28. 1%

世界排名

/

2

1

 

 

A.港澳回归祖国 B.实行改革开放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美关系正常化

 

全民族抗战时期它是中国经济的脊梁,在全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工业区中,它是唯一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区,集中了我国当时工业经济的命脉。它是(  )

A.重庆 B.太原 C.武汉 D.西安

 

抗战漫画以其特有的内涵表达了画家对抗战的态度和情感。下图所示为发表于1938年的两幅漫画《中国是不能屈服的》和《候敌深入,一鼓歼灭》,下列对这两幅漫画共同表达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B.反映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C.反映了作者对抗战必将胜利充满信心 D.反映了日本法西斯力量弱小,不堪一击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重要会议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下图所示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这次会议(  )

①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③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④开始确立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重庆是我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发样地之一。1922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它在发表的宜言中公开宣称,我们信仰的唯一的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我们要达到的唯一目标是建立无产者国家。任该组织首任书记的是(  )

A.周钦岳 B.陈毅 C.聂荣臻 D.赵世炎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我国古代制度创新与其创立朝代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分封制——西周 B.皇帝制度——秦朝

C.刺史制度——西汉 D.郡县——东汉

 

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自造纸术改进之后,纸一直是人类交流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更是所有科学和文化进步的基石。下列关于造纸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工艺 B.造纸术改进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

C.各国的造纸术都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 D.改进后的纸价格较高,不易推广

 

元朔二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此举没有像削藩那样招致反抗,效果异曲同工,“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这说明“推恩令”的实施(  )

A.使王国彻底消失 B.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

C.缓和了社会矛盾 D.改善了国家财政状况

 

古代重庆是巴族的主要活动之地,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展现了重庆地区独特的乡土文化。下列重庆地区的文化遗存诞生于奴隶制的巴王国时期的是(  )

A.涪陵小田溪出土的编钟 B.长寿区的“女怀清台”

C.忠县出土的无铭阙 D.丰都槽房湾出土的铜佛像

 

历史遗迹是探究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下面是某同学在“中华文明的起源”考察活动中拍摄的照片其中展现了河姆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当今世界,国家关系风云变幻,错综复杂,处理好国家关系,才能实现“和平发展”的目标、做负责任大国。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忆古昔)

材料一

(1)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唐朝高僧曾西行到A国_____(填国名)求取佛经。除此之外,请根据所学知识再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结合以上史实,概括盛唐对外交流的特点。

(寻新路)

材料二 反对殖民主义、要求民族独立,坚决维护自己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已经是觉醒了的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我们亚非国家需要在经济上和文化上合作,以便有助于消除我们在殖民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压迫下所造成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落后状态。

——节选自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发言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非各国共同的愿望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二战后亚非国家为实现这一愿望所做的努力。

(求变化)

材料三

材料四 20世纪60年代末期,尼克松政府不仅面对着“战争带来的混乱”,而且还“需要为一个新的时代系统指定一项新的外交政策”。尼克松和基辛格都是现实主义政治家,基辛格的“均势”理论以及“多极”世界的主张,为尼克松政府外交战略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基辛格外交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使美国外交回到现实主义,现实地认识苏联的威胁,并确立与苏联交往的战略。他认为:“美国几乎完全主宰世界舞台的时代已接近尾声美国的核优势正在消失,经济霸权正受到欧洲和日本充满活力的增长的挑战冷战以来被认为铁板一块的共产主义阵营出现了严重的裂痕,美国外交的新机遇出现了。”

——《当代西方研究: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

(3)材料三照片《历史性的握手》记录的是197年周恩来总理接见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历史性”的理解。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改变对华政策的原因。

(思未来)

(4)大国关系影响世界局势的变化。结合当今国际局势,谈谈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