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

A. 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C. 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    D. 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A. 对边疆统治加强 B. 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 经济文化的繁荣 D. 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小明对下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发明

B.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C.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D.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其探究图中工具最有可能出现的朝代为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历史与人是分不开的。人创造历史,人又是历史的产物。为了鼓励学生探究历史,九年级(2)班历史老师设计了下面的探究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文明交流)

1)根据下列材料,分别指出玄类、鉴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贡献(各举一例说明)。

任务二 (民族独立)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领导美国和中国两国人民独立建国的最杰出人物及贡献。简析中、美两国得以发展的主要相同因素。

任务三 (伟大复兴)

3)从上表中提取两件或三件大事,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材料所选大事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字数120字以上)

 

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崭新理念,为我国指明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晋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意为:只要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不用细密的渔网到池沼里捕鱼,水产就吃不完;伐木者按适当的节令砍伐树木,术材就用不尽。粮食和水产都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百姓生而能养,死而能葬,没有什么不满足的。)

—《孟子·梁惠王上》

1)材料一孟子是什么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概括材料一中体现的中国古代资源利用的理念。

材料二  清政府……把垦荒成绩列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一个内容。督、抚、布、按,在一年内垦至六千须以上者加升一级;道、府垦至二千顷以上者加升一级;州、县至三百顷以上者加升一级。若开垦不实及垦而复荒,新旧官员俱分别治罪。

—《二十五史新编·清史》

2)材料二反映出清朝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该措施的过度实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危害?

材料三  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3)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请以工业革命对资源的利用为例分析工业革命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

4)生活中,中学生该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革命运动都有其响亮的口号,这些口号经常表露了革命者所要追求的理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这是哪一场运动的口号?

材料二  二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这最简单的口号直击人心。……临时政府未能阻止粮食供应状况的恶化,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面包、民族自治的要求,人民群众在布尔什维克的宣传鼓动下不断举行示威游行,给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35万人的大党。

—摘自《十月革命的百年省思探讨》

2)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是如何实现材料二中“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的。布尔什维克党党员数量的增加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

—习近平2019年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五四运动的口号及其反映的特点,并说明材料二、三之间的内在联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生产力各要素,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1)中国古代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出现了大量极具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请写出下列两部农学著作的作者、朝代,并说明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明清时期、英国17世纪科技发展的趋势及原因。

3)请给下列图片拟一个最为恰当的标题。

 

苏联解体后,国际关系中“敌、我、友”界限变得比较模糊,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冷战”逻辑逐渐失效。下列表述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A.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独霸世界 B.各国之间政治分歧已经消失

C.竞争合作、妥协共处趋势增强 D.多极化国际格局形成

 

一般认为,蒸汽机、煤炭、钢铁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三项主要因素。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开始,向其他部门发展。以下图片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性成就的是

A. B.

C. D.

 

有人称赞这位人物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下列笔记内容记述的是有关他的历史,该人物是

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

 

某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伯里克利、公民大会、主席团和陶片放逐。你认为他们讨论的的是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中国古代的禅让制

C.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罗马共和国的民主政治

 

习近平指出,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五四运动

A.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

B.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C.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D.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开始

 

某校初三同学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如下图片,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课题应该是

A.“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少数民族经济大发展

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86012月曾国藩上奏折说,目前借外国力量助剿、运粮,可减少暂时的忧虑;将来学习外国技艺,造炮制船,还可收到永久的利益。1862年李鸿章到上海后,得到外国侵略者帮助训练洋炮队、设洋炮局。这些行为的最终结果是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达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完成了中国的工业化 D.完全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方在香港公布了《海关税则》,新税则所议定的进出口税率比原来的正额税率有所提高,但比原实征税率则大幅度下降。这些税率的调整

A.使中国社会彻底半殖民地化 B.本着贸易平等互利的原则

C.是中英两国友好协商的结果 D.源于《南京条约》的规定

 

在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背后,体现出中国海上力量的强盛和欧洲海上力量的兴起。从下表中可以提取到的正确信息是

①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②都有政府的支持  ③都经过印度洋  ④都获取了巨大的贸易利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术,经宋仁宗时代的毕昇改良、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印刷术对欧洲历史发展产生的推动作用是

A.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 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C.导致新的生产方式出现 D.打破了教会对文化的垄断

 

北宋初年,四川用铁钱,体重值小,1000个大钱重25斤,买1匹绢需90斤到上百斤的铁钱。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名为“交子”,代替铁钱流通。成都16户富商为印造发行并经营铜钱与交子的兑换业务而开设交子铺,开民间金融之先声。这表明,交子

A.代替铁钱永久流通 B.是印刷技术进步的产物

C.是民间交易的凭证 D.只在少数富人之间流通

 

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经常对身边的侍臣说:“铜镜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晓兴衰更替;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但现在魏征去世,我少了一面镜子。”唐太宗这样说,是因为魏征

A.轻徭薄赋 B.减省刑罚 C.敢于直谏 D.选贤任能

 

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郡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刺史制度

 

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史记》记载:“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这是指

A.李悝变法 B.吴起变法 C.商鞅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下图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在目前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由此可知毛公鼎属于

A.酒器 B.食器 C.乐器 D.礼器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政权,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了人民代表大建设之的最初探索;(2)在陕甘宁边区实行了以“三三制”为原则的参议会制度,初步提出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构想;(3)各解放区相继召开人民代表会议,向正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过渡……

——选自2019年9月16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1982年颁布施行的现行宪法,历经五次修改,从明确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明确国画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再到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印证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时代图景。

——新华社:在民主法治的道路上地理奋进

(1)就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三则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分别是在什么时期提出的? 并归纳这些措施发挥的具体作用。

(2)阅读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并指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特点。

 

探究问题。

材料一 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因为轻工业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利容易,但需要一个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但我们不能走这条道路,因为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件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1927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订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192810月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19341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36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1937年该计划超额完成。

材料二 为了不让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从1929年到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

材料三 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的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购买世界市场上先进设备,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联没有走西方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2)概括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工业发展状况。根据上述材料探究其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使人类对地球有了真实的了解,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 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了故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致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 了各自的自给自足状态。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 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因此,从“新大陆”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

材料二:欧洲不仅成了世界的银行家,而且已成为世界的工业工场……结果是全球经济空前统一:到1914年时,除了在全球陆地上架设了巨大的电报和电话线路卿外,还在诸大海的海底铺设了516000多公里的电缆。到1914年时,已有总吨位为5000万吨的3万多艘船只装载货物往返于世界各地。几条运河的开凿便利了世界贸易……几条横穿大陆的铁路的建成打开了诸大陆经济开发的大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航路的开辟是如何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的形成。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球经济空前统一”的原因”。

(3)上述材料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以下是世界近代史中“资本主义”内容的阶段图。其中“?”处填写的内容是

A.工业革命在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完成 B.亚洲和拉美地区人们开始了反抗

C.资本主义制度扩展并取得支配地位 D.俄国和日本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冷战时期的政治评论员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这些评论员认识变化的背景是

A.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B.冷战结束后世界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

C.联合国作用的加强 D.两极格局瓦解使大国对抗的危险消失

 

下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1870-1998年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示意图

A.

B.

C.

D.

 

珍珠港事件第二天,美国和英国对日本宣战。罗斯福总统大声疾呼:“必须记住这个奇耻大辱的日子!”接着,澳大利亚、荷兰等二十多个国家也对日宣战。中国国民政府于12月9日也跟着对日宣战。12月21日,德、意对美宣战。这表明

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开辟对法西斯德国作战的第二战场

C.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转折 D.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