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流利地阅读着报刊时,应该感谢那些最早把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改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的先驱。他们是

A. 李鸿章等洋务派

B. 陈独秀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C. 康有为等维新派

D. 孙中山等革命派

 

新文化运动中,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的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就是鲁迅先生的白话小说

A. 《敬告青年》

B. 《狂人日记》

C. 《文学改良刍议》

D. 《文学革命论》

 

率先举起反袁护国旗帜,发动护国战争的是(   )

A. 黄兴    B. 段祺瑞    C. 蔡锷    D. 孙中山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地点是

A. 北京

B. 南京

C. 武昌

D. 广州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它”指的是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A. 中国同盟会

B. 湖北新军

C. 湖北军政府

D. 工人阶级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A. 萍浏醴起义

B. 广西起义

C. 黄花岗起义

D. 武昌起义

 

秋瑾(1875—1907)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清朝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她是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哪次起义,因歹徒告密,被捕遇害?

A. 萍浏醴起义

B. 广西起义

C. 安庆起义

D. 武昌起义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 同盟会

B. 兴中会

C. 光复会

D. 华兴会

 

“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条约中割大片领土给列强,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上述文字中表述错误的是

A. 时间

B. 战争

C. 条约内容

D. 条约影响

 

因为它,欧美列强感叹中国人“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世界所有国家中,中国是最不容易瓜分的”。这个“它”指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反割台运动

D. 三元里抗英

 

十九世纪,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维新之路”是指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戊戌变法

D. “门户开放”照会

 

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    

A.拒和         B.迁都        C.变法       D.革命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处于被列强宰割和瓜分的危机中。其中把山东作为“势力范围”的是

A. 英国

B. 法国

C. 沙俄

D. 德国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中国国力衰弱,远远落后于日本

B. 清政府腐败无能

C. 清军的避战,战斗力低下

D. 清朝的军事装备落后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错误的是

A.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 出现了中国人创办的近代企业

C.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D. 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有人说洋务运动跨出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重要一步。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 开放通商口岸

B. 学习军事技术

C. 变法维新

D. 资产阶级革命

 

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内乱毁梦”是指

A. 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B. 曾国藩率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 发生了天京事变

D. 清政府“借师助剿”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京是指今天的

A. 北京

B. 南京

C. 天津

D. 安庆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造成的结果的是

A.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B. 增开天津为商埠

C. 广州被设为通商口岸

D. 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中国近代史上,1856—1860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虎门销烟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签订《南京条约》

 

通过它,英国最早向清政府获取了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它”指的是

A. 《天津条约》

B. 《北京条约》

C. 《虎门条约》

D. 《望厦条约》

 

近代西方列强侵占的第一块中国领土是(    )

A. 澳门    B. 厦门    C. 虎门    D. 香港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1)两则材料中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判断这种制度封什么人为诸侯?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况出国君或诸侯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4)从长远来看,这一制度的推行将会出现怎样的不利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二: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基本特征,但是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手是劳动的器官,发展较快,变得灵活轻巧。下肢用来支撑身体和直立行走,发展较慢。随着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发展,脑也在缓慢地进化。

材料三:1937年清明节那天,毛泽东派人到黄陵县祭奠黄帝,并献上他写的祭奠黄帝陵文:“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蛾河浩;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请回答:

(1)图一中房屋结构名称是?属于哪一居民?图二中房屋结构名称是?属于哪一居民?导致这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北京人掌握的技能有那些?

(3)根据材料三请回答,文中的“始祖”指的是谁?“始祖”有哪些贡献?

 

 

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B. 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C. 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D. 北京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如图这件青铜器,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

A. 说明周王朝实行宗法制

B. 说明周王朝实行井田制

C. 体现周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成熟文字

D. 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

 

如图所示“中华第一鼎”,因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今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它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该鼎建造的时代以及它内部的文字应该是

A. 商代,甲骨文

B. 商代,金文

C. 西周,甲骨文

D. 西周,金文

 

小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得知:利簋(guǐ)底部的铭文印证了《尚书•牧誓》中所记载的“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所以,利簋也被称作“武王征商簋”。从中他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商周青铜器用途广泛

②商周青铜器铸有精美纹饰

③记载了武王伐纣的时间

④西周时期书法开始成为一门艺术

⑤利簋是研究武王伐纣的重要证据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目的是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②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③受封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还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④西周通过分封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