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是我国发行的邮票《古代科学家﹣﹣贾思勰》,他的成就是(  )

A. 主持修建了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B. 编著了《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

C. 编写了我国古代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

D. 编写了我国古代重要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注》

 

“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 祖冲之 B. 贾思勰 C. 顾恺之 D. 郦道元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在文化中的表现是(  )

A. 《齐民要术》

B. 《桃花源诗》

C. 数学家祖冲之精确计算圆周率

D. 北方开凿石窟,南方修建寺院

 

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

A. 虔诚信佛,来世可以得到幸福

B. 一些封建官僚贵族信佛

C. 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D. 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歌曲《龙文》中唱到“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碟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  )

A. 戏曲艺术 B. 诗歌艺术 C. 绘画艺术 D. 书法艺术

 

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问题。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统治时期都迁都过。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  )

A. 长安 B. 洛阳 C. 应天 D. 燕京

 

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材料中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忽必烈改革

 

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

A. 迁移、杂居、互相通婚

B. 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

C. 各民族互相学习、补短扬长、共同发展

D. 各族人民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逐步成为黄河流域南北各族流行的服装,这个历史现象主要反映出(  )

A. 北方文化比南方先进 B. 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C. 生产技术相互影响 D. 生活习俗相互影响

 

曹操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曹操一生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 官渡之战 B. 迁都到许 C. 统一北方 D. 建立魏国

 

下列政权中,曾统一过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曹魏   

②西晋    

③前秦   

④北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③④

 

东晋王朝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事实上它的统治范围却仅限于江南的半壁河山,关于这个王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由司马睿在王导等南北贵族的支持下建立

B. 以少胜多,在淝水之战中打败了北方的前秦

C. 江南得到开发,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D. 书圣王羲之和画家顾恺之都在这一时期出现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 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 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 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国家统一                        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历史示意图有助于形成时空概念.在下面历史朝代更替示意图中,西晋应填在(  )

 

 

A. A B. B C. C D. D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 )

A. 东汉    B. 西晋    C. 东晋    D. 北魏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演义》)这句话里的最后一个“合”指的是(  )

A. 秦始皇统一六国 B. 司马炎建立的西晋

C. 汉武帝的大一统 D. 匈奴人灭掉西晋

 

三国时期,加强大陆与台湾地区联系的是(  )

A.  B.  C.  D. 西晋

 

2016年成都大庙会上,《三英贺岁》、《蜀道难关》主题灯组形象展示了三国文化。回顾历史,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叙述正确的是(  )

A. 维护了相对的安定,是一种进步

B. 使中国陷入政权割据状态,是历史的退步

C.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民族融合

D. 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东汉末年,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示意图是

A.

B.

C.

D.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号称80万屯兵江北,周瑜率兵数万布防江南,大战一触即发。读如下图所示示意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 这场大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 作战的双方是曹操军与孙刘联军

C. 曹操在赤壁大败孙刘联军,统一北方

D. 孙刘联军数量多于曹操军队,且擅长水战,又占据有利地理位置,因而获胜

 

近几年,随着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播出,全国兴起了“三国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但你知道哪件事件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形成吗?(  )

A. 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

B. 刘备称帝,建国号定都城

C. 赤壁之战,孙刘大败曹操

D. 孙权称帝,建国号定都城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和。这些故事都与发生在湖北咸宁的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  )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淝水之战    D. 桂陵之战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有(  )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②“唯才是举”重用人才

③实行屯田                      

④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纪传体通史是以人物为纲,按时间顺序,连贯地记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体例。下列历史事件在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中没有记载的是(  )

A. 城濮之战 B. 长平之战 C. 牧野之战 D. 官渡之战

 

(题文)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 商鞅变法一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 汉武帝“罢黜百家”一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D. 官渡之战一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一代代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得到了教训,也获得了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立宪之梦)

材料二  梁启超曾说过:“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以后始也。”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具有君主立宪制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争失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共和之路)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仿照材料三所示的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最后被谁篡夺?

(思想风暴)

(4)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规律揭示)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向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材料二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

材料三  八国联军最初要求清政府定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十二名官员死罪,最后解决的办法是赐令庄王自裁;端王充军新疆;毓贤即行正法。在各省,从判处死刑直到仅仅加以谴责的官员共有119名。

——《剑桥中国晚清史》

(1)英国以这一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什么战争?清政府在这场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2)材料二中清政府“割台湾,偿二百兆”是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中的条款?它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材料三反映清政府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4)近代以来,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请说说近代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历史作用。

 

 

    材料一:迟至1863年,中国皇帝在致美国总统的信函中称:“朕承天命,抚有四海,视中国和异邦同为一家,彼此无异也。”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

——摘编自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二:王树增在《1901》一书中评论某个条约时指出:最要害的条款,是外国有权在中国领土上驻军和中国将要支付的巨额赔款。

(1)材料一中的“两场战争”分别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条约”指的是什么?条约划定北京哪一地区为使馆界?这个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3)从两则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