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有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从中得到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追求财富是开辟新航路的经济原因

②人文主义为开辟新航路提供精神动力

③新航路的开辟促进文艺复兴的兴起

④哥伦布完成环球航行,证实地圆学说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养育了文艺复兴。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A. 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 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 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 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11世纪以后,随着法律的规范,在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农奴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的合法途径是

A.逃离庄园 B.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

C.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 D.自发垦殖成为新的领主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是大自然的法则,也是人类社会不变的法则。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转型期,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体现了哪一新的社会现象

A.奴隶主加紧剥削奴隶

B.封建庄园经济盛行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

D.“三角贸易”兴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是短促的朝代,但又是极重要的朝代。秦始皇是暴虐的皇帝,但又是对历史有巨大贡献的皇帝。秦是文化的摧残者,但在某些方面又是先进者。

——《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兴五世,隆(繁盛)在建元(汉武帝年号),外攘(抵抗)夷狄,内修法度,封禅,改正朔(颁订新的历法),易服色。

——《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  汉武帝穷奢极欲,刑罚繁重,横征暴敛,对内大肆兴建宫室,对外征讨四方蛮夷,又迷惑于神怪之说,巡游无度,致使百姓疲劳凋敝,很多人被迫做了盗贼,与秦始皇没有多少不同。

——译自《资治通鉴》

(1)请用史实证明材料一中“秦是文化的摧残者,但在某些方面又是先进者”

(2)材料二中汉武帝“内修法度”在思想上有什么表现?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评价,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什么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将军蒙恬率大军三十万人击走匈奴,取河南地,筑四十四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住。把汉族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带到游牧地区,变牧地为耕地,扩大了北方边境。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统编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北魏文明太后、孝文帝的改革最大特点在于,把胡人的汉化进程纳入政治体制,使之法制化、常规化,使胡人政权不但在政治上而且在文化上被中原文明所同化。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蒙恬北击匈奴对游牧地区产生了哪些影响?(说出1点即可)材料二反映了西晋时汉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例说明孝文帝是如何“把胡人的汉化进程纳入体制,使之法制化、常规化”的?(举出两例即可)

(3)归纳上述三则材料中的事件对民族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共同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1文物,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图2文物的发现有何历史价值?图3所示书籍有何历史地位?

(2)以上三幅图片所示历史资料,分别反映了人类社会哪一历史阶段的文明成就?

(3)人类以不同方式留下历史痕迹,对于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变化,你有何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他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王朝。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材料三: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禹建立了什么王朝?该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什么地位?

(2)材料二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哪种更替首领的办法?

(3)从材料三可以看到更替首领的办法是什么?

(4)从材料二到材料三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请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稍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资治通鉴·晋纪》

材料三:“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

(1)材料一图1中的翻车有什么作用?图2中的书籍记述了哪方面的内容?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现象?依据材料三,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我国南北朝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创制《大明历》;创造指南车、千里船等;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他是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顾恺之 D.胡昭

 

下图这幅传颂千古的书法名迹,通篇道美劲健,变幻万端,如有神助,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了行书艺术的高峰。它是

A.《宜示表》 B.《兰亭集序》 C.《比丘道匠造像题记》 D.《张猛龙碑》

 

下列选项中,对下图所示战役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为华夏族形成奠定了基础 B.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C.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在张家口市区西部群山之中,有一座山峰叫赐儿山。在山腰深处建有古云泉寺,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它是佛、道建在一处的寺庙。上部为道,下部为佛。我国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始于历史上的什么时期

A.西周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汉朝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途径,观察下列文物,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A.西汉时期纸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

B.造纸术发明前人们大多用帛书写

C.汉朝时简、帛、纸都曾用来书写

D.三种书写载体中竹简最廉价轻便

 

根据 《河北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河北省二级以上中医院将设置 “治未病科”。东汉时期,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提出“治未病”理论的是

A.黄帝 B.扁鹊 C.张仲景 D.华佗

 

《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一书中写道:“在一些不设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边疆专门性机构,诸如西域都护府。这些机构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这则材料体现了西域都护府

A.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 B.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疆域

C.实现了边疆地区长治久安 D.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已经覆盖亚欧非拉,扩容至100多个国家。其中我国汉朝时就已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之有贸易往来的国家有

A.英国 B.澳大利亚 C.印度 D.南非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下列选项中属于“天下响应”原因的有

①朝政腐败    ②自然灾害频发    ③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④封国势力强大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下图反映了哪一时期政治局面的特点

A.秦朝时期 B.西汉早期 C.东汉中后期 D.三国时期

 

历史学家顾颉刚说:“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有

①以法治国          ②兴办太学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分封诸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B.注重农业生产

C.减轻赋税和徭役 D.实行盐铁专卖

 

对以下两幅图片所反映史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沉重的赋税导致秦末农民起义 B.思想的禁锢导致大泽乡起义

C.残酷刑罚导致陈胜、吴广起义 D.繁重的徭役导致农民大起义

 

图1到图2的演变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A.中央权力由弱变强 B.统治者权力逐渐衰落

C.地方权力不断扩大 D.等级观念逐渐的消失

 

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反映的社会现实有

①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          ②社会处于大动荡时期

③封建制度进一步瓦解          ④王室地位的不断下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体现了孔子主张

A.“仁者爱人” B.以德治国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下列选项中对下图工程表述正确的是

A.是由蜀郡太守李斯主持修建 B.是秦朝时期修建的水利工程,

C.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D.具有防洪、灌溉、水运的功能

 

“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A.确立县制 B.严明法度 C.鼓励耕织 D.奖励军功

 

春秋时期,每次战争双方投入兵力之和不足十万人;进入战国时期,战争双方一场战争投入兵力数十万,乃至百万。这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A.人口迅猛增长

B.战争规模很大

C.武器更加先进

D.民风更加彪悍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五口之家),治田百亩”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青铜工艺的进步 B.铁制农具和牛耕推广

C.社会环境的安定 D.耕地面积不断地扩大

 

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下列青铜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司母戊鼎 B.利簋 C.铜爵           ` D.铜盉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