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A. 耶律阿保机    B. 元昊    C. 赵匡胤    D. 赵构

 

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A. 北宋    B. 西夏    C.     D.

 

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集聚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 文景之治    B. 开皇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拥有了不少创造发明。下面属于唐朝时期发明创造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①曲辕犁    

②筒车     

③水排    

④耧车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为此,唐太宗(   

A. 重视发展生产    B. 扩充国学规模    C. 注重虚心纳谏    D. 加强边疆管辖

 

如今,许多中小学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  )

A. 开皇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有修造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 手工业生产发展    B. 对外贸易活跃    C. 商业经济繁荣    D. 经济重心南移

 

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A. 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B.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 加速了两岸城市发展    D. 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文中“此河”是(   )

A. 黄河    B. 珠江    C. 灵渠    D. 大运河

 

(题文)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所反映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未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如下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A. 三省六部制

B. 科举制的创设

C. “开元盛世”

D. 大运河的开凿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唐朝时期克服重重困难,6次东渡,终于将中国文化远播日本的高僧是(   )

A. 鉴真 B. 玄奘 C. 阿倍仲麻吕 D. 李渊

 

《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可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②任用贤才

③虚心纳谏

④合并州县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小陈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 晋惠帝

B. 隋文帝

C. 隋炀帝

D. 唐玄宗

 

201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制度有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曾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败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

A. 中央集权制

B. 九品中正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某校历史研究小组对“英、美、法等欧美大国的兴衰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小组制作了欧美确立资产阶级统治过程的简表,请你一起完成。

国家

时间

领导人

主要文件

方式

结果

英国

A

克伦威尔

《权利法案》

资产阶级革命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美国

1775年

B

《独立宣言》

D

法国

1789年

罗伯斯庇尔

C

资产阶级革命

 

A     ▲         B    ▲        C    ▲        D     ▲      

(2)第二小组探究了欧美在经济领域的变革:

注:四国实力对比

(2)英法、美德的世界工业生产量先后位居前列分别得益于什么历史事件?20世纪初,各国的自身实力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综上所述欧美国家的崛起之路对我国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什么重要启示?

 

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那一天”令人铭记,催人奋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那一天,火炬高擎。简述那一天学生提出“外争国权”的历史背景及结果。

(2)那一天,烽火燎原。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述七七事变是中国十四年抗日烽火中的重要节点。(要求史论结合,表达简洁)

(3)那一天,全民欢腾。请谈谈你对“全民欢腾”的理解。

 

以下图片记录了二战期间的四个瞬间,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  )

A. 转战陕北    B. 千里跃进大别山

C. 平津战役    D. 淮海战役

 

年代尺是认识历史的工具。下面是九年级某同学整理的简易年代尺。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1.年代尺中①②③④所示时间节点发生的历史事件与下列主题词相对应的是( ▲ )

A. 开天辟地   军旗升起   星火燎原   翻身作主

B. 军旗升起   翻身作主   开天辟地   星火燎原

C. 开天辟地   翻身作主    星火燎原   军旗升起

D. 军旗升起   开天辟地   翻身作主   星火燎原

2.通过该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         主要历程。(  ▲  )

A. 国民大革命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C.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D.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一书中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 )

A.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C. 中国社会走向衰落    D. 东西方间的冲突与隔绝

 

下列最能体现“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等不公平现象的有 ( ▲ ) 

①《尼布楚条约》 

②《南京条约》

③《独立宣言》

④《辛丑条约》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下列叙述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 ) 

①“哲学”一词来自古罗马语          

②现代奥运会和马拉松赛跑起源于古希腊

③ 古代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         

④十二铜表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下列朝代更替顺序正确的是( ▲ )

A. 夏—商—东周 B. 隋—五代十国—唐

C. 元—清—明 D. 秦—西汉—东汉—三国

 

广告词“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是兵马俑的故乡”。“这里”是指( ▲ )

A. 陕西西安 B. 河南洛阳 C. 河南开封 D. 甘肃敦煌

 

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条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十条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三:土改胜利完成后,浙江省嘉兴镇东乡农民高彩官和家人一起看领到的土地证。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哪一场运动的开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回答,为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促进生产的发展,党和政府对富农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场改革的直接结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次改革的完成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日记》中写道:“1952年春节,我花了一万四千元(注:相当于现在1.4元),割了二斤猪肉招待客人,这是多年来的第一次。农民农民收入一增加,粮食不但够吃,还有了剩余,心劲越大了。”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农村

①封建土地制度被废除

②农民分到了土地

③实现了土地公有制

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A. 1937-1945年

B. 1946-1949年

C. 1950-1952年

D. 1953-1957年

 

(题文)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这是在下列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