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要解放农奴……”与“解放农奴”有关的事件是

A. 彼得一世改革

B. 美国南北战争

C.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D. 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年年增加,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亚历山大二世即位

B. 废除了农奴制

C. 彻底扫除了封建残余

D. 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曾公开宣称“(1861年的)解放是一种欺骗。”其理由是

A. 农奴完全成为自由人

B. 农奴在解放时可无偿获得一块份地

C. 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D. 农奴被迫以高价赎买份地

 

革命或改革往往是某种旧制度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的,懂得改变是一种智慧。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边有一座塑像,纪念的是曾经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并最终引领俄国抛弃了落后社会制度的改革者。他是( )

A. 伊凡四世    B. 彼得一世

C. 尼古拉二世    D. 亚历山大二世

 

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资金,下列文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资金的是(   )

A.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B. 《1787年美国宪法》

C. 《废除农奴制法令》    D. 《人权宣言》

 

宣布废除农奴制的俄国沙皇是  (  )

A. 彼得一世    B. 查理二世    C. 亚历山大二世     D. 拿破仑

 

普希金指出:“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这说明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 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 改变落后状况,成为军事强国

D. 废除农奴制度,促进经济发展

 

下列革命和改革引起社会性质变化的是

①法国大革命

②俄国1861年改革

③美国内战

④日本明治维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纪录片中的历史)纪录片《中国1927》共有六集,依次对应北京、广州、武汉、上海、南京、南昌六座城市坐标,每个城市承载一个主题,用全新的表达方式,讲述最复杂的历史,解读不为人熟知的“那一年”。

(1)请用相关史实陈述,上海、南昌两座城市承载的主题分别为《风暴》、《惊雷》的原因。

(解说词中的历史)在一则红色旅游解说词中有如下文字:“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宝塔擎旗进北京。”

(2)依据上述解说词,概述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族共和歌》

材料二:二战期间第一个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

         

材料三:1943年美国对华政策是:对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这既是为了准备一个战后组织,也是为了在东方建立稳定和繁荣。”

                                                     ——《科德尔·赫尔回忆录》

(1)结合史实说明当时是如何“揖美追欧,旧邦新造”的?

(2)哪一文件的签署开启了中美“有效联合作战”?

(3)联系材料二分析材料三中美国“承认和树立中国为主要大国”的原因。

 

2018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初三学生小华学习了专题——周恩来的革命历程,以下是他摘录的部分片段。

(1)经过片段一中爱国运动的洗礼,国内思想领域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2)实现片段二中提到的“与国民党密切合作”的标志是什么?在此合作期间,周恩来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有人说:“周恩来是毛泽东最亲密的战友”。请从这个角度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具体史实将片段三补充完整。

 

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表中原因与史实相符的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漫画为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生动形象的素材。以下四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 ①一③    B. ③一④    C. ①一②    D. ②一④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因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几经转移。下列按转移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    B. 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平

C. 上海、西柏坡、延安、瑞金、北平    D. 上海、西柏坡、瑞金、延安、北平

 

口号、民谣、诗词等往往有着明显的时代气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民谣、诗词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振兴中华”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路存与存,路亡与亡”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②①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军一万多人,取得重大胜利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

③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太平洋舰队

④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战争浩劫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主要因为它

A. 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规定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C. 确定了国旗、国歌和首都    D. 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

 

下图出现于  ▲  时期。

A. 土地革命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新中国成立初期

 

2018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该地区各项事业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生产总值从1958年的3.28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453.59亿元,这表明我国

A. 实行民族高度自治制度

B. 坚持民族团结的基本原则

C. 坚持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D. 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留下不少诗词,每一首诗词背后往往有一件或数件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1.1935年2月,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中感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与此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 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 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

C.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D.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2.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A. 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 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 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 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下图是反映世界史重要战役的年代尺,在这个年代尺上标出的战役中,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困境的战役是

A. A B. B C. C D. D

 

    材料一: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1)材料一“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件事情?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最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2)材料二中“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道路?井冈山会师建立的军队?

材料三  从法国到广州,从鸣枪上海到鸣枪南昌,从广东陆丰到香港油麻地,从遵义到延安,从西安到重庆,从南京梅园新村到上海周公馆,周恩来留下了一串让人说不尽的话题。

(3)周恩来在广州时曾担任过哪一所学校的政治部主任?

(4)周恩来“从西安到重庆”先后两次同蒋介石进行周旋与谈判。其中,经过周恩来的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5)“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是指的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姿,自强之本。……

——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例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在哪个近代化探索活动中的要求?

材料三  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赛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运动为哪一科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你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中国人的一块“界碑”?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的是近代日本发动的一次侵华战争,这次战争的名称是什么?这次战争后中日签订了什么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2)材料三中,密电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密电反映了蒋介石怎样的态度?导致了什么后果?

材料四:卢沟桥畔一时间硝烟弥漫,笼罩在熊熊战火中,中国军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顽强抵抗……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团结起来全民族抗战。

(3)材料三中表述的情形与哪一历史事变相关?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从1881年起,清政府逐步改变了修建铁路会“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的看法,认识到“铁路开通可为军事上之补救”,开始修建铁路。这说明(  )

A. 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    B. 近代交通日益发达便利

C. 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D. 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深入内地

 

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列强入侵,国家危难。有一位爱国思想家认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这位思想家是(  )

A. 林则徐    B. 詹天佑    C. 魏源    D. 严复

 

1876年,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该报纸应是(   )

A. 《民报》 B. 《申报》 C. 《每周评论》 D. 《新青年》

 

学完中国近代史,要用简短的语言来进行概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侵略与反抗,雄狮渐已醒    B. 封建势力强,人民力量大

C. 打倒美国佬,保国保家乡    D. 落后旧中国,列强来侵略

 

“一战期间,张謇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的主要原因是(  )

A.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经济掠夺    B. 海外华侨纷纷投资国内企业

C.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D. 近代民族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下列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转战陕北

②三大战役

③渡江战役

④挺进大别山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④③②    D. ①④②③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