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中关于公平、正义曾有过这样的表述:“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弱。”这部法典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罗马民法大全》

C. 《拿破仑法典》 D. 1787年宪法

 

对下侧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

B. 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

C. 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D. 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大化改新

C. 奴隶主民主政治

D. 种姓制度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内部极盛”的主要原因是(  )

A. 对外交流频繁    B. 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C. 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D. 农耕文明发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美列强看见东方刚刚崛起的小国日本打败了中国,便认为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时机”已经到来,便纷纷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获得各种政治、经济利益,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名义上保持着独立的地位,实际上处于半瓜分的状态......

材料二: 战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人,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大祸临头的紧迫感。此时,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进步人士倡导效法彼得大帝与明治天皇,进行体制重组;极端分子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国代替满族王朝。在战后中国,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成......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场对外战争?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各阶级、阶层展开了拯救中国活动的背景是什么?

  举例说明有哪些拯救中国的活动?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这场战争的失败产生了哪些影响?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歌曲1)

 

(歌曲2)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

  

(歌曲3)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三首歌曲的创作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2)分别概括这些事件反映的当时社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3)据上述材料,归纳三首歌曲体现的共同革命精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七事变后......蒋氏的谈话,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指出了团结救国的必要,这是很好的......两党的统一战线是宣告成立了。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

——杨静:《庐山谈话对全民族抗战的影响》

材料二: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进行20多次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以上的大会战,共阵亡130多万人,170多万人受伤。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为支持长期抗战,沿海地区的民族资产阶级将企业内迁;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海外华侨积极捐款捐物;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           

材料三:抗战爆发时,我党党员只有4万人;红军和南方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时,总共只有五六万人。共产党在国内外政治影响有限,军事力量弱小。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逐渐走向全国、全世界,军事力量也有了空前的发展。抗战胜利时,我党党员发展到120多万;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民兵发展到260万;

(1)依据材料一,哪一事件加速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该事件发生后,中国的抗战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共产党的哪些表现赢得民心出现了材料三中的情形。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对抗日战争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民国成立后,在服制上明确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样式一律”,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

而只是按性别不同,场合不同加以区分。这一变化表明

A. 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划分,体现平等原则

B. 西方服饰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

C. 传统服饰对新式礼服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D. 社会习俗变化,体现鲜明的政治色彩

 

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中两次发展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 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C. 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D. 中国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道路的探索。下列不是他领导的革命活动的是

A. 组织成立中国同盟会    B. 提出“三民主义”

C. 领导“二次革命”    D. 刺杀宋教仁

 

远东国际法庭的判决书上写道:“在日军占领后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万以上。这种估计并不夸张,这由掩埋队及其他团体所埋尸体达155000人的事实就可以证明了。”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在南京发生的大屠杀

B. 屠杀时间之长、人员之多令人发指

C. 日本的侵华战争罪行,铁证如山

D. 参拜靖国神社,祭奠二战亡灵,违背国际道义

 

民国八年五月二十六日,上海男女各校学生二万余人,谨在中华民国国旗之下宣誓曰:“吾人期合全国国民之能力,挽救危亡,死生以之,义不反顾,谨誓 ”。这些学生宣誓的背景是

A.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中共一大的召开    D.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下面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史实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A. 挽救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习俗    D.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926年9月18日《工人之路》报道:汉阳兵工厂的工人于9月1日宣布:“为自身的利益,

为湖北民众的利益,为革命的利益,实行总罢工。”。材料表明他们此举的目的是

A. 声援北京学生运动    B. 落实中共一大纲领    C. 支援北伐战争    D. 响应秋收起义

 

下图所示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 辛亥革命

B. 北伐战争

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 红军的战略转移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占领南京后,太平军应集中力量,一鼓作气地攻下北京,这样就有可能推翻清政府。可是林凤祥率领的北伐军并非太平军主力,而是一支孤军深入敌境、自取灭亡的偏师。”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

A. 阶级局限性    B. 人心的向背    C. 军队的士气    D. 战略战术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义和团进行了英勇抵抗。下图所示四个地点发生的事件表述不正确的是

A. ①处八国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

B. ②使清政府在政治上处于被动的地位

C. ③清军直隶提督邓世昌壮烈殉国

D. ④攻占此处后,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1858年我师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后,僧格林沁在大沽口伏击前来换约的人马,把对方打的人仰马翻,当英法派员前来谈判时,又活捉对方三十九人,并虐杀俘虏二十名,招致夷狄一怒之下进攻京师报复......材料中的“报复”

A.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势力    B. 指的是剿杀义和团

C.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 表现了英法联军的野蛮、贪婪

 

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材料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某历史小组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方案,请你参与。

(文字篇)

材料一

图A: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B:统一文字

(1)材料一图A中的文字被称为什么?图B的文字统一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统一文字的重要历史意义。

(思想篇)

材料二  西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学说重新活跃起来。……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颁诏正式建立太学,将儒家经典“五经”确定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从此,汉代儒学得到重大发展,并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

(2)材料二“诸子百家”中儒家的创始人是谁?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这使得儒家思想从此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取得了什么地位?

(科技篇)

材料三  “中国东汉的蔡伦……从而引起中国以及世界在传播的媒介技术方面,发生历史上第一次革命性的重大变革。蔡伦以其发明,成为改变世界面貌,特别是改变世界文化面貌的中国第一位伟大发明家

——刘光裕

(3)材料三中蔡伦的成就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其成就的重要意义。

(艺术篇)

材料四  见下图

(4)材料四的书法作品是谁的代表作?他被后人誉为什么?

(5)通过以上问题探究,请谈谈当代青年学生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古往今来,我国一直重视监察制度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如下图)

材料二  武帝元丰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秋六百石,员十三人

——《汉书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刘秀建立东汉后,大力加强了监察工作。……东汉初期的监察在职能上,即整肃吏治、打击贪赃枉法上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中国反腐倡廉网

材料四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兢《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五  2018年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正式揭牌。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将为反腐败工作开创新局面提供重要政治保障,在国家机构建设史和纪检监察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8年3月26日求是网

(1)依据材料一的示意图,秦朝在中央设置的哪一官职掌管监察事务?其决断权由谁来掌控?

(2)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采取的哪项措施?从材料看,“刺史”的职能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光武帝加强监察的措施。

(3)根据材料四,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五,回答我国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有什么深远意义?

(4)纵观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中哪一措施直接导致该局面的出现?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根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北魏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迁都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跋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魏书》

(2)材料四中,孝文帝为迁都提出了哪些理由?当时把都城从哪里迁到哪里?迁都后,孝文帝又进一步推行了哪些汉化措施?

(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这两个事例对我国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启示?谈谈你的看法。

 

 

《齐民要术·种谷》写到:“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材料折射出贾思勰这一观点的核心是

A. 农业生产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B. 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

C. 农业生产要多种经营和商业生产

D. 农、林、牧、副、渔等方面协调发展

 

“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

①中原人大量南迁

②社会比较安定

③统治者的重视

④自然条件优越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下图是小华整理的学习笔记,请你根据笔记内容,概括他的学习主题

A. 江南地区的开发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民族关系的发展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热播的时候,爷爷给小林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小林认为不对,最终使国家统一的是另一个人。这“另一个人”是

A. 司马昭

B. 司马睿

C. 司马炎

D. 司马迁

 

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

A. 208年,赤壁之战

B. 220年,曹丕称帝

C. 221年,刘备称帝

D. 222年,孙权称王

 

“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A. 刘备

B. 孙权

C. 曹操

D. 诸葛亮

 

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很多医术高明,品德高尚的医学家。以下属于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成就是

A. 首创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B. 擅长开刀等外科手术

C. 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D. 编制医学体操“五禽戏”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A. 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B. 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

C. 沟通了历史与未来

D. 连接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