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解放是推动国家崛起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惩罚过错)不避大臣,赏善(赏赐善举)不遗匹夫。”

材料二:布克哈特评论但丁时说:“他对于这些问题的发言——往往只是很少几句话——也没有一句不是他那个时代的最有分量的语言。”

材料三:现代文明的美国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这是美国人民反对当时压迫美国,使美国处于殖民地奴隶地位的英国强盗们的斗争。     

                      ——1918年8月23日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1)材料一中两个观点分别属于百家争鸣时期哪个学派的思想?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那个时代最有分量的语言”指的什么思想?列举但丁体现这一思想的一部作品?

(3)由材料三可知美国独立战争的斗争对象是什么?战争期间通过的哪部文献蕴含着“自由、平等”的思想?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关系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中国通史》

材料二: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                

——《全球通史》

材抖三: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阻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亚历山大二世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材料四:当日本在19世纪中期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从材料看,这项法令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天朝”指的是中国哪个时期?这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回国后推动了哪一事件的开展?

(3)材料三中阻碍“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这种制度”是什么制度?依据材料回答沙皇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4)由材料四可知日本明治维新的外部原因是什么?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这场改革给日本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5)综合上述问题,谈谈对改革的认识?

 

17世纪以后,社会转型的步伐加快,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下列历史人物的作为顺应这一发展潮流的是:

①英国查理二世复辟,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攻倒算”; 

②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使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③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帝国由胜而衰; 

④俄国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达尔文的学说)要点已为现在所有的科学家所接受。但在某些领域、特别是在宗教界,则存在着激烈的反对意见。”宗教界反对达尔文的学说,主要是由于该学说(    )

A. 否定了神创论    B. 违背科学规律    C. 宣扬了马克思主义    D. 论证方法错误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即最显著的成就是 (    )

A.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B. 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C. 化学工业的建立      D. 电力的广泛使用

 

李同学在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历史影响时,列出了以下四点内容,其中属于相同点的是(    )

A. 赢得了民族独立    B. 改变了社会性质

C. 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    D. 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我不生气!决不生气!俄国最需要的是海域。”为创造奇迹,彼得一世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 兴办手工工场    B.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 允许农奴赎买份地    D. 推行重商主义

 

“现在世界上所发生的最大的事件,一方面是美国开展的废除奴隶运动,另一方面是俄国的废除农奴运动。”马克思这段话应该讲于(    )

A. 19世纪初期 B. 19世纪中期 C. 18世纪末期 D. 20世纪初期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在思想理论创新方面,马克思、恩格斯(    )

A. 明确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 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C.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D. 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

 

19世纪初期,有一个中国人到美国去,曾留下这样一段话:“上有浓烟滚滚,两边巨轮翻转,掠水而游有若平地。”他所看到东西应该是下列哪位发明家的成果?(    )

A. 牛顿    B. 西门子    C. 富尔顿    D. 史蒂芬孙

 

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是(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有学者曾把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称之为“姊妹革命”,这两次革命的共同之处是

A. 结束了本国的君主专制

B. 实现了国内政局的长期稳定

C.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D. 凸显了民主平等的启蒙理念

 

它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的革命纲领。被印成许许多多的传单。小册子、书籍被翻译成其他语言.使“自由、平等、博爱”的革命口号传播到整个欧洲,最后传播到整个世界。文中的“它”是:(    )

A. 《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 《独立宣言》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这里中的革命是指()

A确立君主立宪制

B.实行了联邦制

 

C.实现了三权分立

D.建立了共和国

 

美国学者罗威尔指出:“英国1688年政变,使一个国王失去了王位,下议院逐渐把国王的权利纳入它自己的权威之中”。这位“失去王位的国王”是

A. 路易十六    B. 查理一世    C. 查理二世    D. 詹姆士二世

 

对人类而言,这是一个关系到世界历史重要转折的大事件,也是欧洲人与美洲土著人的首次会面,它成为跨大西洋接触和冲突的漫长历史起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

A. 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B. 哥伦布发现了美洲

C. 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D. “三角贸易”的开始

 

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从而在精神方面“发现了人”的历史事件是(    )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开辟    C. 资产阶级革命    D. 工业革命

 

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讲述诸子百家时,将某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概括为“构建理想社会:平等、互利、兼爱”。这一学派最有可能是(    )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 国家繁荣,社会稳定    B. 统治暴虐,人民抱怨

C. 人民安家乐业    D. 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之一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

A. 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C. 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 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 推行县制    B. 重农抑商    C. 奖励军功    D. 奖励耕织

 

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侧考古发现的实物是在殷墟发现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它是古代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 它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C. 它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D. 它记载了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

 

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下列与周统治“长久”有关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禅让制 D. 皇帝制度

 

成语“桀犬吠尧”“助纣为虐”中的“桀”和“纣”分别是哪一朝代的暴君(    )

A. 夏、商    B. 商、西周    C. 春秋战国    D. 夏、西周

 

“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拜祖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材料中“轩辕”指的是:(    )

A. 大禹    B.     C. 黄帝    D. 炎帝

 

在学完“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类”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 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 制作青铜器皿

C. 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    D. 烧烤食物

 

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材料一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时,根据书中“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绘制了下面的示意图。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示意图中A段 “降到谷底”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对当时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什么重要的影响?

(2)材料一图中B段,中华民族先进的仁人志士为了救国救民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这一时期哪一重大事件“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这一事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开始学制度”的代表人物(列举两位)及其领导的历史事件?为了 “彻底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标举了哪两大口号?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 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 南京大屠杀惨案

C. 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 重庆大轰炸惨案

 

《我的抗战》一书写道:北平沦陷后,城门紧闭,教室里已没有了《礼记•礼运》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与此现象相关的背景是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九一八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