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下列与印度相关的古代文明成就是

A. 帕特农神庙

B. 《汉谟拉比法典》

C. 公历的产生

D. 发明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如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B. 西周分封制

C.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D. 日本封建等级制度

 

公元前6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宗教,反对婆罗门种姓的优越地位,提出“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他认为,种姓之间没有贵贱之分,看人不应分种姓出身,应看其行为和才能。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宗教是

A. 佛教

B. 道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关于“古代印度文明成果展”的活动,你认为下面内容与这一主题无关的是

A.种姓制度

B.释迦牟尼塑像

C.巴黎圣母院

D.阿拉伯数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

——《共同纲领》

材料二:2017年4月6日至7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特朗普。习近平在首日的会谈中主张:“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特朗普也表示:“双方应该就重要问题保持沟通和协调。”习近平提议,要“推进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推动双向贸易和投资健康发展,探讨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等领域务实合作”。习近平主席此次美国之行,让“跨越太平洋的合作”前景更加宽广,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做出重要贡献。

——新华网(2017年4月6日)

材料三: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本次论坛多达29个国家的领导人以及众多国际组织负责人应邀与会,备受国际舆论瞩目。近40位外国驻华大使接受媒体采访,并对本次盛会和“一带一路”倡议给予了高度评价。国内外舆论普遍关注“合作共赢”“全球化”“六大走廊”等热词。

——《人民日报》(2017年5月14日)

材料四:2018年的中国外交亮点主要体现在四大主场活动上:一是4月在海南举行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旋律是改革开放。今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本届年会将总结改革开放成功经验,展示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前景;二是6月在青岛举行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主旋律是弘扬“上海精神”;三是9月在北京举行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主旋律是“一带一路”;四是12月在上海首次举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旋律是市场开放。

(1)材料一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哪一项外交方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20世纪70年代的“跨太平洋的握手”指的是哪次外交活动。这次外交活动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材料三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外交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4)依据材料四,评价我国新时期外交的特点。

 

百年来中国外交发生了巨变,尤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代表团发表文告解释不签字之理由,谓和会关于山东问题之解决殊欠公允,中国曾于五月四日向各国首相会议提出抗议……

——巴黎二十八日路透社电《中代表不签字之通告》

材料二: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侠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十八·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

材料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法建交55周年……当前国际形势和两国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有几点始终没有改变。一是中国对中法关系的重视始终没有改变。二是中法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的共同追求始终没有改变。三是中法合作互利共赢的属性始终没有改变。

——摘自2019年3月25日新华社《习近平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要“提出抗议”。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建国初期的哪一外交方针?列举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两项外交成就。   

(3)中法建交55年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三中“几点始终没有改变”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部分)

 

 

名称

简况

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李鸿章创办于上海。它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由外国人负责全部工程事务和制炮装炮

福州船政局

1866年创办,曾由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主持建厂和造船。共建造大小船只34艘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等

材料二  1961年,党中央做出加速国防科研和工业发展的战略决策。经各方努力,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显示出中国掌握了先进的火箭技术和制造大型火箭的技能,体现了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进行宇宙开发。

——摘编自杨照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内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并概括表所示军事工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与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相比,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国防军事工业建设成果显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以下是某同学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为题目整理了一期黑板报,请你帮忙找出其中的四处错误并改正。

20世纪60年代,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1955年在日内瓦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1972年美国总统基辛格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1年第二十六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1)错误:                                  改正                                   

(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4)错误:                                  改正                                    

 

下表显示的中美贸易趋向,对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

60

32

1975

304

156

1978

865

324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C.中美建交 D.冷战结束

 

截至2018年,中国已同17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多个重要国际组织,还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这说明中国

A.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

B.提出“三个世界”理论

C.清除了国家间的矛盾

D.奉行了结盟的外交政策

 

下表显示的中美贸易趋向,对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

60

32

1975

304

156

1978

865

324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C.中美建交 D.冷战结束

 

在乒乓外交和基辛格访华后,1972年2月14日,美国政府宣布进一步放宽对华出口控制,对华出口商品清单上新增商品包括机车、建筑设备、工业化工产品、内燃机和碾压机等。这说明 (    )

A. 美国妄图干涉中国经济发展    B. 中美贸易发展推动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C. 中国开启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D. 中美关系的缓和促进了两国经贸发展

 

1971年10月28曰《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美帝国主义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这是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的胜利,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该社论评述的是

A. “求同存异”方针

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下图片反映的事件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这一事件

 

A. 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

B. 标志着中日正式建交

C. 体现“一边倒”外交方针

D. 实践“一国两制”构想

 

“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②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

③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④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如下图为“我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简表(累计)”,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段是图中的(  )

A.  B.  C.  D.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的“外交机敏”指的是(   )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提出多元外交方针

 

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图片展。如果请你为下列图片选择一条标语,最恰当的是

A.90年磨砺利剑出,科技强军焕新颜

B.90年英雄辈出,长征精神永远传承

C.90年不忘初心,传承红色服务人民

D.90年披荆斩棘,本色不改为国为民

 

下列成就中,按取得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葡两国举行澳门交接仪式

②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

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A. ③②④①

B. ②③④①

C. ②④③①

D. ③④①②

 

2019年是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以下是人民海军不同时期的主战装备,这反映出人民军队(   )

A.武器现代化水平提高 B.成カ友好交往的使者

C.实战化训练不断加強 D.形成海陆空防御体系

 

请给下列图片命名一个最为恰当的展览主题( 

A.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展 B.社会主义科技成就展

C.两弹一星成就展 D.空军现代化建设成就展

 

下列图片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时部队在接受检阅。我国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我国根据国防需要发展航空母舰,将大大提高我国的海军实力。以下关于我国海军发展历程的表述有误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

B.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C.新中国成立时,海军只有陈旧舰艇百余艘

D.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东西方文化各放异彩,并相互交流,交相辉映。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探究一)中国古代的文化成果

材料一

(1)就史料的来源来看,材料一中可信度最高的是哪一个?(写出片编号即可)在材料一中任选两幅片,分别说明其对应的文化成果的价值。

(探究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成果

材料二  4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画面上,众神或坐或立,谈笑宴饮,穿着打扮与常人无异。画中盛放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如画中右侧附所示),都是来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群神宴》中神的形象有什么特点?画家为什么会这样塑造?(3)中国明朝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当时的欧洲,符合真实的历史吗?请说明理由。

(探究三)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认识

材料三  意大利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始终是西方文化之源,她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在欧美诸国中也遥居领先地位。从丝绸之路到马可波罗,乃至利玛窦首传西学,郎世宁饮誉艺坛(注:利玛窦、郎世宁都是明清时期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在科学、绘画、建筑等领域推动了西学的传播和中西文化的融合),中意文化交流史上始终不乏辉煌的篇章。

——据朱龙华《从“丝绸之路”到马可波罗——中国与意大利的文化交流》

(4)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文化关系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1938年抗战期间,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武汉街头拍下一张照片——民众纷纷举起旗帜,其中一-面醒目地写着:“不死!”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暴发之时,寒风凛冽,江城封闭。但从千千万万的窗户,传来此起彼伏的呼喊:“武汉加油!”不管是抗击外敌,还是抗击疫病,不同历史时空的“武汉保卫战”,都挺立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传承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据钟华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新华社2020-05-10)

概括材料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并围绕该主题思想,列举除材料中两次“武汉保卫战”以外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思想明确,至少结合三个史实加以说明,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符合逻辑。)

 

儿童是历史的亲历者,其命运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荣光背后的凄凉)

材料一  工业革命爆发后,需要工人的工厂增多了。工厂以机器生产为主,对体力和劳动技能的要求降低,孩子们成了理想的员工。他们身材通常较小,可以参加更多的小任务。同时,由于儿童体力纤弱,性格温驯,宜于工厂主发号施令。1839年,英国工人中18岁以下的儿童几乎占工人总人数的一半。英国火柴厂的童工每天工作12至15小时不等,工资低到“勉强只够维持灵魂不离开躯体的水平”。

——据庄解忧《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童工的地位和作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童工的处境,并分析工厂大量使用童工的原因。

(中国近代化的“火种”)

材料二  1871年,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联名上奏:“挑选聪颖幼童赴美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次年起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选派了四批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计划留学15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公派留学。但是,1881年夏,清政府唯恐这些留美幼童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对儒学孔教失去兴趣,遂将这些留美学生全部撤回。留美幼童回国后,逐渐在各领域显现出非凡的才能,如“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华大学最早的校长唐国安、民国第一位总理唐绍仪等。许多人还在对外抗击侵略的战争中奋勇当先。据统计,殉国者有8人之多。

——据《赴美留学变迁,精英化转向平民化》(《国际先驱导报》2015-06-25)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公派留学潮的出现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直接关联?清政府实施留美幼童计划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战火硝烟中的希望)

材料三  一组老照片

(3)结合时代背景,观察材料三中的这组照片,概括其表达的共同主题。

(共和国的未来)

材料四1949年以来党和政府关心少年儿童成长部分大事记

1949年

毛泽东给《中国儿童》杂志社回信并题词“好好学习”

1953年

新中国第一座少年宫——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正式启用

198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

1992年

发布《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2007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决定将15种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

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

2009年

已建立17个动画产业基地,已有523家出版社出版少儿读物

2020年

“六一”前夕,习近平寄语少年儿童,希望他们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

磨炼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据新华社报道《在祖国的阳光下成长一-党中央关心少年儿童纪实》等整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9年以来我国少年儿童命运彻底改变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与国家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和法西斯势力的威胁,欧美大国提高关税、纵容侵略等以邻为壑的做法,导致全球相继被卷人经济萧条和世界大战。“二战”后,为避免历史重演,国际社会(   )

A.先后成立了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B.积极投入第三次科技革命

C.纷纷建立完善国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D.大力提高发展中国家地位

 

1947年7月,美国《外交》杂志刊登了战略学家乔治凯南的文章《苏联行为的根源》。文中明确提出,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不会也不能减弱苏联推翻西方政府的决心,为此美国必须遏制苏联。该文章的发表(   )

A.稳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贏得了和平人士普遍支持 D.助推了美苏之间冷战对立

 

有学者在分析“二战”的史料后发现,就军队战斗力而言,德军强于苏军,苏军强于日军,日军强于美军,美军强于德军,形成了“锤子——剪刀——布”的关系。据此可推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A.始于欧洲战场 B.敌我双方实力悬殊

C.属于正义战争 D.最后胜利来之不易

 

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完成这一任务”。下列举措,体现了罗斯福政府“直接募工”意的是(   )

A.推行“以工代赈” B.整顿金融体系

C.制定“公平竞争法规” D.调整农业政策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