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甲骨文首次进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甲骨文入选的理由应是

A.为商朝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B.对于研究儒家思想有重要意义

C.记载西汉人对秦朝灭亡的反思 D.有力证明西汉初已发明造纸术

 

某同学整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政治主张,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A.道家——主张兼爱,非攻 B.儒家——施行仁政

C.墨家——加强中央集权 D.法家——实行“礼治”

 

如图是20世纪70年代河北平山三汲村中山王墓出土的战国银首人俑铜灯。铜人一派宽袖深衣的中原打扮,但高颧扁脸,浓眉短须,是典型的古代北方狄人的“男子汉”。这件文物可以用来说明战国时期

A.中原与周边地区的民族交融 B.中山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遍推广 D.各国间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以下文物可以用来研究“中国稻作农业起源”的是

A. B.

C. D.

 

历史探究小组分别从四个方面探究北京的历史。

探究一、北京的城:从边陲重镇到帝王之都

材料1 北京城的演变历程示意图

(1)根据材料1结合所学在①②处填上当时的名称。

材料2 早在熙宗(1136—1148年)时期,吸取先进的汉文化以改更女真落后旧俗的政治革新工作已在积极地进行,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政治改革招来了保守派贵族的猛烈反抗,海陵王继位后,继续在以汉制改更旧制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为了有效地巩固对华北中原地区的统治。迁都问题就显得十分迫切,特别因为海陵王是以庶长通过谋弑而取得帝位,宗室中对他多怀不满和不服。这种情况更加深了海陵王为借迁都而彻底打击守旧派贵族,以摆脱他们的阻挠而加速政治革新的决心。

(2)根据材料2概括海陵王迁都的原因。

探究二、北京的山: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3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从西柏坡赴北京(时称北平),25日进驻香山,并在此工作生活了181天。中共中央在香山指挥解放全中国、筹备新政协、筹建新中国等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决策、重要人物。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这段革命历史具有极为重要而特殊的历史地位,所蕴含的红色基因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根据材料3结合所学概括“香山精神”内容。

探究三、北京的人:北京话的形成过程

材料4 由于辽金建都北京,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上升。因此,一方面大量的北方少数民族不断涌入现今的北京地区,原来居住在北京地区的汉人和北方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而另一方面,由于其以宋朝统治的中原地区在政治上相对分离,语言交流受到极大的限制。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300年。由于与外族语言长久而亲密的接触,以及以本族语言的长期分离隔绝,北京话在1000多年前就处于与其他语言方言完全不同的,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中。

明代北京的人口结构再次发生变化,然而与辽金时代不同的是,这时和北京方言接触最频繁的已不再是契丹蒙古等少数民族语言。而是来自中原和长江以南的各地汉语方言,这使得北京话再度开始了与汉语方言的大融合。

清朝建立以后……北京话又开始与一种新的语言——满语的全面接触,于是又掀起了北京话与满语的斗争与融合……

(4)根据材料4概括北京话形成的特点。

探究四、北京的水:十三陵水库与南水北调工程

材料5 据《昌平文史资料》载:1954年4月,周恩来视察十三陵地区时说:十三陵这个名胜古迹,是外宾必游之地,有山无水是一大遗憾。若能修个水库,有个大的水面,那就更美了。同年夏天,水利部副部长李葆华向北京市有关领导传达了周恩来的这个设想。

材料6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江水进京后,北京年均受水将达10.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将增加50多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一期工程将为北京送水10.5亿方,来水占城市生活、工业新水比例将达50%以上。按照北京目前约2000万人口计算,人均可增加水资源量50多立方米,增幅约50%。工程通水后,不仅可提升北京城市供水保障率,还将增加北京水资源战略储备……

(5)对比材料5、6说一说两个水利工程的目的有何不同。

(6)除上述探究北京历史的四个主题外,请再命一个探究有关北京历史的主题。

 

维克多•雨果说:“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阅读下列史料,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列历史人物分别是拿破仑战争的拿破仑,一战的策划者德皇威廉二世以及二战的元凶之一希特勒。

(1)结合所学,概括上述历史人物统一欧洲采用的方式和结果。

材料二:二战后,欧洲出现了美苏两国严重对峙的局面。美国凭借它在战争中增长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马歇尔计划、北约等途径,力图全面控制西欧。而苏联则在东欧建立起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约组织,使西欧国家产生了担忧和恐惧。他们既不愿“成为大西洋一边的殖民地”,也不愿成为“乌拉尔一边的卫星国”。然而,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许多西欧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大大下降。要想不受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西欧各国只有走联合自强之路,才能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利益,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一个新的重要角色。

(2)根据材料2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材料三:

时间

联合过程

联合的内容

1951年

《巴黎条约》

欧洲6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1957年

《罗马条约》

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

1965年

《布鲁塞尔条约》

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1973年

 

成员国扩大到12个。欧共体12国间建立起了关税同盟,统一了外贸政策和农业政策,创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并建立了统一预算和政治合作制度。

1991年

《欧洲联盟条约》

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内容是12国将实行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并将最终实行共同的防务政策。

1993年

 

欧盟正式成立。1995年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

 

(3)根据材料3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特点。

材料四:(欧盟)扩大带来了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为7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的减缓所加剧,后来更因富国和相对贫困的国家之间工资水平的差距而更加严重,……工业不发达的南欧地中海国家在80年代初加入进来(以及21世纪初东欧国家的加入),致使出现严重的地区差异问题。

(4)根据材料4概括欧盟扩张出现的问题。

材料五:失去欧盟成员国的资格,在贸易方面,英国与欧洲向来唇齿相依,有一半贸易额都来自欧洲其他国家。在诸如环境、安全和贸易等众多跨国事务中英国也可能被边缘化。英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欧盟对其还多有借重之处,如果欧盟真有争当世界一极的雄心,在国际事务中还少不了英国的帮衬。然而英国脱欧可以立即省下每年需缴纳给欧盟财政的80亿英镑款项。支持英国脱离欧盟的人说,90%的英国经济与对欧盟的贸易无关,但仍受欧盟规章的掣肘。摆脱欧盟将使英国许多中小企业不受欧盟规章制度的钳制。

(5)根据材料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脱欧的影响。

 

下面是一位喜欢红色收藏的同学搜集的物品和资料,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1 以下是这位同学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史料。

(1)上述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属于二手材料的是       

材料2 钟志申(1893—1928年),湖南湘潭人,童年和毛泽东一起在私塾书读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同年3月12日在长沙被杀害,时年35岁。他在给哥哥的遗书中写道:“当我入党之时,就抱定视死如归的意志。我认定,共产党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我牺牲生命,把一切贡献于革命。是为了寻找自由,为了全国人民求得解放。我知道我的牺牲不会白牺牲,我的血不会白流。因为血债须用血来还。党会给我报仇,你们会给我报仇,要记住:共产党员是杀不绝的啊!”

——摘自《红色家书》

(2)根据材料2概括共产党员钟志申的精神品质。

材料3 下面是搜集的两幅战役示意图。

(3)结合所学说出两幅战役示意图的作战方式。说出我军作战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4 下面是搜集的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的史料。

(4)结合所学,根据上述会议内容或意义,选择一个主题和相应的会议,说明理由。(仿照示例完成,不得选用示例。)

示例:主题:中共领导的统一战线。会议:①④。理由: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提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之一,所以,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城市的发展史。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1)根据材料1.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材料2 中国古代都城的布局上唐朝是“坊”“市”分开,宋朝是打破“坊”“市”界限。

(2)根据材料2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唐、宋都城的布局。

材料3 近代工业城市以工业生产为主要经济职能,工业建筑的大量涌现成为其最鲜明的城市景观。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得工厂主摆脱对水力的依赖,在兴建厂房时能够且倾向于将厂址选在城市中心地区,以获取充足的劳动力、原料供应和便利的销售渠道。

(3)根据材料3概括蒸汽机的应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材料4 工业城市周边的河流既为机器运转提供动力,又成为市内工厂排放污水的极佳场所。……受到污染的饮用水是诱发热病、伤寒和霍乱等传染病的主要因素,极大威胁了工业城市居民的健康。……煤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原料后,由于技术原因导致的不充分燃烧和废气处理装置的缺乏,使得煤炭在燃烧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烟尘和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这些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后就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工业生产所用到的化学药品也会造成空气污染。

(4)根据材料4概括工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材料5 

(5)根据材料5概括英国对工业城市治理的特点。

材料6 

(6)根据材料6,说一说京津冀三地区功能定位中的内在联系。

 

 

湖北是汽车零件的重要产地,因为冠状疫情的影响不能复工,全球13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受影响,很多汽车企业只能选择停工。此种现象的背景是

A.经济全球化 B.政治多极化 C.社会信息化 D.区域集团化

 

如图是联合国总部(纽约)院子里的两个座雕塑。《铸剑为犁》《打结的手枪》。两个雕塑体现联合国的宗旨的是

A.维持世界各地和平,发展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B.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C.帮助各国共同努力,改善贫困人民的生活

D.战胜饥饿、疾病和扫除文盲,并鼓励尊重彼此的权利和自由

 

历史知识大赛上,题板出现的关键词是“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运河收回”,根据关键词确定的主题是

A.亚非民族解放运动 B.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C.第三世界的形成 D.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下列历史事件中,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二战爆发

B.马歇尔计划——为欧洲走向联合提供了经济基础

C.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冷战高潮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发生在欧洲,也发生在亚洲甚至其他地方,是一场世界范围的大战。但欧亚战场是主战场,在欧洲抗击德意法西斯战争中,苏联承受了最大的牺牲,也作出了最大的贡献,这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下列是史实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

①苏德战争爆发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之中

②莫斯科战役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神话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战争的转折点

④柏林战役促使德国投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B

苏俄新经济政策

巩固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C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印度独立

D

罗斯福新政

彻底解决经济危机

 

 

A.A B.B C.C D.D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彻底否定了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主张

B.《共产党宣言》的主张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

C.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D.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主张内容完全正确

 

“美国内战以来可能把说英语的美国变成各怀鬼胎、相互争雄的多个小共和国,结果反而出现了一个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得到统一的大民族国家,自由和民主成了它的政治原则,并且在经济制度上热衷于发展私营企业。”上述史料说明美国内战的意义是

A.使英语成为通用语言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使美国摆脱了殖民统治 D.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用暴力夺取政权,用法律巩固政权”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之一。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一张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展板,结合所学,“?”号处是

A.美国颁布《宅地法》 B.法国颁布《拿破仑法典》

C.日本孝德天皇颁布诏书 D.中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某同学学习完世界史“第五单元步入近代”总结的思维导图,结合所学,图中“?”号处是

A.资本主义工商业 B.自然经济 C.社会主义经济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时期建交情况示意图,图中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原因是

A.“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推动

C.中美关系的缓和 D.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历史时间轴,该时间轴探究的主题是

A.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 B.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C.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解放战争时期的特等支前功臣唐和恩带领小车队,从家乡山东省莱阳县万寨乡出发,随军转战,行程长达5000余里。每到一地,他就把地名刻在小竹竿上,竹竿上共刻下了山东、江苏、安徽3个省88个主要城镇和村庄的名称。据你的判断,唐和恩参加支前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12岁时痛心于祖国的落后挨打、饱受侵略,惨遭蹂躏的现实,才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下列历史事件中周恩来参与的有

①南昌起义  ②重庆谈判  ③万隆会议  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如图为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印制的1931年9月18、19两日的《奉天附近战斗经过要图》;该史料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有力罪证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七七事变

 

《黄河大合唱》1939年3月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它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③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④抗日战争胜利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说:“边界的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指的是

A.以城市为中心,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B.推翻了2000多年专制统治,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结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开始迈向社会主义道路

D.为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新的道路

 

由于山东在中国的地理位置重要。近代列强围绕山东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展开了不同形式的抗争,结合所学如图的时间轴中①②是

A.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B.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C.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

 

著名史学家金冲及评价中日甲午战争:“如果用短近的眼光来看,甲午战争对中国似乎只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对“新的一页”理解正确的是

A.掀起介绍西方的新思潮 B.掀起了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C.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D.掀起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

 

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A.割地 B.赔款 C.开辟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根据下面中国古代农学发展的统计,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农学著作

农学家

朝代

历史地位

《齐民要术》

贾思勰

南北朝

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丰富。

《农书》

王祯

元朝

第一次对所谓的广义农业生产知识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提出中国农学的传统体系。

《农政全书》

徐光启

明朝

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也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明朝

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被称为“十七世纪的百科全书”。

 

 

A.对过往农业技术的总结 B.吸收西方科技的重视实验

C.以科学理论为基础 D.重视调查研究科学实验

 

明末著名学者顾炎武对科举制评价是:“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十八名同考官分房批阅五经试卷)兴而二十一史废”。又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利用科举制选拔人才 B.主张扩大考试范围

C.主张考试内容为《六经》和二十一史 D.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国家网罗有用人才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