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重要载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C.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 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为全国通用字体

 

春秋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

A. 各国之间的争霸称雄    B. 各国之间的合纵连横

C. 各国之间的激烈战争    D. 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历史现象 ,其中的“一强” 是指

A.     B.     C.     D.

 

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 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 最后一个国君暴虐残酷

D. 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英雄的丰功伟业。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下列最能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证据的是

A. 元谋人牙齿化石

B. 半坡聚落的遗址

C. 司母戊青铜方鼎

D. 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材,没有能力接任天下,于是就把天下传给了有才德的舜。这一记载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世袭制    D. 分封制

 

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游牧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犁牛耕

 

我国最早的人类之所以称为“人”,其主要依据是(    )

A. 《史记》上的记载说明    B. 考古发掘出粗糙的石质工具

C. 考古发现他们可以吃烧熟的食物    D. 其长相和现代人完全一样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亲密无间,共同抗敌,也曾分道扬镳,挥戈相向,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材料一“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的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材料二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举行一系列会谈。蒋介石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1)材料一中创立的学校指什么学校?当时的校长是谁?

(2)蒋介石最终发动了哪一政变使国共合作分裂?

 

材料一胡锦涛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材料二江西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个伟大的事件”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德来会毛泽东”发生在什么地方?

 

 

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标是

A. 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B. 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

C. 夺取敌人在华北的大中城市

D. 将日军赶出华北

 

某旅行社准备组团,计划先后参观中共一大旧址、红军长征中召开的转折性会议的旧址、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你认为该团将要到达的城市依次是

A. 上海、古田、北京

B. 上海、遵义、延安

C. 南京、遵义、北京

D. 嘉兴、古田、延安

 

彭德怀在自传中写道:“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军队的声威。”材料中的“这次战役”指的是

A. 台儿庄战役

B. 太原大战

C. 百团大战

D. 淞沪大战

 

叶挺将军曾评价万家岭战役为:“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永垂不朽。”这次战役是在哪次大会战中

A. 徐州会战

B. 太原会战

C. 武汉会战

D. 淞沪会战

 

抗日战争期间,南京被日本攻陷后,国民政府的陪都是

A. 上海

B. 北京

C. 重庆

D. 武汉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全国人民斗志的是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徐州会战

 

(题文)电视剧《中国兄弟连》,介绍了一支八路军和一支国民党军队团结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这种情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以后(  )

A. 柳条湖事件    B. 九一八事变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中国共产党这样做的根本出发点是

A. 粉碎亲日派的企图

B. 为全民族的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C. 力图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 加剧国民党内部矛盾

 

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政府当局请愿.这些学生最大的心愿是

A. 歌唱祖国

B. 追求理想

C. 抨击时弊

D. 抗日救亡

 

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重要文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下列哪一事件应作为“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西安事变

D. 华北事变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长征途中召开的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

A. 古田会议

B. 遵义会议

C. 八七会议

D. 中共七大

 

“长征路上走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两代伟人,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全部成员,走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位国家主席……,走出了人民解放军的9位元帅,8位大将和90%以上的开国上将、中将、少将。”你从这段材料中获得的最主要信息是(      )

A. 长征是宣言书    B. 长征是宣传队

C. 长征是播种机    D. 长征保存了党的基干力量

 

“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谁敢当。”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湘江战役 

②巧渡金沙江 

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 

⑤甘肃会师 

⑥爬雪山,过草地

A. ①②④⑥③⑤    B. ①②⑤③④⑥    C. ②①④⑥⑤③    D. ①③④②⑥⑤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    B. 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C. 人民群众支持配合    D. 北洋军阀不堪一击

 

1926年7月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北伐动员令,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当时广东国民政府确定的打击对象有(   )

①张作霖 

②吴佩孚 

③孙传芳 

④袁世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是红色旅游景点的相关图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自图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后,中共探索出一条什么正确道路?

(2)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发生于何时?

(3)图三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这次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红军长征体现了什么精神?

 

从五四运动爆发到红军长征胜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艰难的条件下成长壮大,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在学习了这些课文后,历史老师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为主题组织了一次活动研讨,请你共同参与。

(1)五四爱国运动的主力和中心曾发生过怎样的转变?

(2)中共诞生之初,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分别是什么?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3)中共成立初期,由于力量还比较弱小,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过于强大,选择与国民党合作进行革命斗争,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4)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陷入低潮,在这个艰难的条件下,中共进行过哪些斗争?

 

中国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等。

(1)请回答出与图一至图四相对应的一个历史事件。

(2)请简述与图三人物相关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3)请依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进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下图材料中“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这首《松花江上》反映的历史事件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这一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一·二九事变    D. 西安事变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