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时期的北方政权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原有的统治方式”主要是指(  )

A. 分封诸侯制度    B. 赋税征收制度

C. 君主专制制度    D. 官员监察制度

 

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具有中原文化特征。这种变化反映了北魏 (  )

A. 民族融合加强    B. 统治区域扩大    C. 对外交流频繁    D. 佛教影响削弱

 

在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光武帝之间的史事

B. 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 华佗钻研医学,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D. 南朝的祖冲之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是(  )

A. 带回了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B. 了解到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

C. 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D. 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西晋灭亡后民族大融合成为我国北方一种潜移默化的历史趋势。在这一历史趋势中起到“催化剂”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

A. 孝文帝    B. 司马懿    C. 司马炎    D. 诸葛亮

 

这种特殊的身份使其不依附于行政权力的制约,不会轻易受到行政权力的干扰,从而能够更好的发挥监察的作用,汉代有“这种特殊的身份”的机构是(  )

A. 刺史    B. 御史大夫    C. 市舶司    D. 西域都护

 

如果你穿越回汉末三国时期,那么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事件是(  )

A. 196年,曹操迎奉汉献帝至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称霸之路

B. 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刘备谋划三分天下的隆中对

C. 208年,周瑜火烧赤壁,孙刘联军大败曹军

D. 220年,司马懿发动政变,废魏帝建立西晋王朝

 

秦朝历经二世而亡,从根本上反映了(  )

A. 都县制度不适合当时社会的发展需要    B. 法家思想逐渐失去了战国时期的作用

C. 统治者的残暴导致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不利于秦朝的统治

 

小杰同学在对比中国古代两个皇帝为自己修建陵墓的不同做法后,不由地感叹:“成由俭,败由奢”,他所对比的应该是(  )

A. 项羽、刘邦    B. 汉文帝、秦始皇

C. 汉文帝、汉景帝    D. 汉高祖、汉武帝

 

郭沫若曾经说过:“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时期(  )

A. 战争频繁    B. 铁器和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C. 百家争鸣    D. 儒家思想成为社会正统思想

 

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由此,李斯主张(  )

A. 建立皇帝制    B. 确立世袭制

C. 推行郡县制    D. 强化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

①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   

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③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战国时期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以达到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和谐的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墨子

C. 孟子

D. 庄子

 

西周建立后,今天潍坊一带除齐国外,还有纪国、莱国和杞国等诸侯国,这些诸侯对天子的义务是( )

A. 缴纳租税    B. 治理郡县    C. 镇守疆土    D. 监察百官

 

“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下列有关中国文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B. 秦朝统一之前,同样一个汉字,可能有七八种完全不同的写法

C. 群臣在写给汉武帝的奏章里面,不可能出现行书字体

D. 司母戊大方鼎上铸有“司母戊”三个楷书大字

 

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命脉。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A. 标志着中国的远古人类已逐步进入定居生活

B. 表明个体家庭和私有财产的出现

C.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D. 表明中国已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培育成功的“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追根溯源,在下列远古人类中,曾种植水稻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火的使用是人类利用自然力的一个重大进步。迄今为止的考古证明,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远古居民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蓝田人

 

论述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展开是由一系列发明所引发的,而这些发明又很快地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并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化大生产加速了社会分工,给广大劳动妇女创造了就业机会,使他们逐步取得了经济独立,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由此改变了传统的婚姻价值观、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人们看到了科技所蕴藏的巨大动力,由此焕发了他们学习科技、接受教育的巨大热情。…… 1851年英国为举办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修建了水晶宫。水晶宫本身就是财富的标志,它的造价达8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宫内陈列着万余种世界各地的产品,其中英国的产品超过一半。

——根据任海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民众观念嬗变》等整理

材料二 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这年6月,臭气熏天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

——引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与治理》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工业革命的开展”自行拟定一个题目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法律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和基本方式。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是哪年由何机构颁布的法律文件?基于此法律该国开始确立起什么政治制度?

图二是由什么机构颁布于哪一历史事件中?该事件的性质如何?该文献的颁布有何意义?

图三所示的法律文献宣告了什么基本原则?,它是什么机构颁布的?它代表了哪一阶级的利益?

以上文献都集中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古今中外,法制建设无不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因时而兴,乘势而变,与时代共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规定: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是对哪部法律的描述?它是谁命人编写的?该法典在法制史上有何地位?

(2)他认为旧有法典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在新法典的编纂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十分关注,还亲自参加讨论,裁断分歧。后世以他的名字命名这部法典,他当之无愧。文中指的是哪一部法典?这部法典在欧洲法律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

(3)你认为上述法典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一学者认为:“巴黎公社是一次悲壮的失败,失败的原因很多,根本的原因就一条,就是生产方式,尤其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没有发展到足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这样一个程度。”该学者认为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B. 资本主义制度优越

C. 无产阶级经验不足    D. 生产力发展不充分

 

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巴诺旗下的《图书》杂志公布了该刊评选出的“改变美国的 20 本书”,《共产党宣言》赫然在列。170 年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 无产阶级出现    B. 巴黎公社成立    C. 马克思主义诞生    D. 资产阶级消亡

 

英国依仗工业革命所形成的技术基础, 19 世纪中期一跃成为最大的经济强国, 占据了工业霸主的地位, 把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了后面。这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 )

A.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B. 使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

C.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 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必须分省,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文件是

A. 英国《权利法案》

B. 法国《人权宣言》

C. 美国《独立宣言》

D. 美国1787年宪法

 

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

A. 推翻了封建统治    B. 推翻了殖民统治

C. 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D. 赢得了民族独立

 

《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因为它们都(  )

A.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平等    B. 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C. 反对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某一事件既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又给亚非拉带来了殖民灾祸,同时拉开了真正世界史的序幕,这一事件是(  )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开辟

C. 三角贸易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青春是多么美丽啊,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这首诗最有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  )

A. 古罗马帝国时期    B. 欧洲中世纪

C. 阿拉伯帝国时期    D. 文艺复兴时期

 

某班同学正在排练历史剧《哥伦布》,请你为“哥伦布”选择一句最恰当的台词(  )

A. 我经过了70多天的航行,终于到达印度

B. 我发现了新大陆﹣﹣美洲

C. 我经过了非洲的好望角

D. 我的船队经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