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阅读了《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的一组数据》,他提出了四个观点,说法准确的是

农户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增加4900多万亩

军费

增加5000多万元

 

 

A. 民不聊生的最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频发

B. 中国军队的近代化程度提高

C. 袁世凯去世,军阀混战的局面结束

D. 生产和人口减少与军阀混战有关系

 

下图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其表明《申报》

A. 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

B. 专门报道政治新闻

C. 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

D. 是革命派的机关报

 

京师大学堂的牌匾可用于考证

A. 开眼看世界思潮的发展    B. 洋务运动的开展

C. 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D.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则是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下图是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该址原为李鸿章1865年兴建的金陵制造局。其产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以下关于该局表述正确的是

A. 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实践体现

B. 积极推进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C. 记载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发展的史实

D.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林则徐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他还说:“……西定新疆,舍君莫属。”历史没有辜负林则徐的期望。材料中的“君”指的是

 

A.

B.

C.

D.

 

近代某一条约签订后,日本对华人不再优待尊重,甚至对华人充满了鄙视,也不再把中国视为其近代化的对手,提出要充当东洋的盟主。这一条约使

A. 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 江苏苏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D. 清廷完全沦为西方列强工具

 

对中国人而言,19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在这个世 纪的大事中,哪一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戊戌变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面貌"为主题.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任务一 (政治形势:分裂酝酿统一)

(1)请指出上图中实现了短暂统一的政权。简要概括上图所体现的政治特征。

任务二 (经济发展:落后走向发展)

当时南方的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开发江南,建立强大的经济基础,以增强南方的军事力量。北方南迁的人民来到南方地区后......政府无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有需要劳动力来开发山川泽林的积极性,南迁人民有需要解决生计问题的积极性,在这两种积极性的推动下,南方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2)依据材料,概括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南方地区的面貌焕然-新”有何积极影响?

任务三  (民族关系:碰撞之中融合)

(3)观察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边疆地区迁入内地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图二、图三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民族间的交往与融合。这一现象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

任务四  (科技文化:传承不乏创新)

(4)请用句话指出图四中著作的历史地位。图五中的书法作品有何特点?图六中作品的作者是谁?

 

制度可以保障国家的长久兴盛,但一成不变的制度却会把国家送进坟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周室笼络天下的时候,尚且害怕外界的侵犯;抵御侵犯的措施,没有比亲近亲属更好的了,所以用亲属作为周室的屏障。

——译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材料二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

——《左传·宣公三年》

材料三 巧妙措施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涉及的是什么制度?谈谈“周室”实行该制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楚庄王问鼎中原是以什么名义号令诸侯的?这段材料又反映出了怎样的社会特征?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为了解决分封王国带来的弊端,秦朝和西汉王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简要概括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言之有理即可)

 

改革是推动民族进步、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的不竭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令把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处以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的同样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受同样的惩罚.....

——译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孝文帝)平常喜欢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的要义,看过之后就能讲出来......史传百家,没有不涉猎的。善谈《庄子》《老子》,尤其精通释义。......并且擅长写各种文章,一气呵成,不改一字。

——摘编自《后魏书》译文

(1)阅读材料,说说,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哪次改革的内容?依据材料指出,这一法令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材料中的观点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观点类似。

(2)阅读材料二说说,这段材料突出说明了孝文帝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其改革内容。

(3)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两次成功的改革。你认为促使这两次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一点即可)你认为评价一次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言之有理即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华民族自古就重视农业。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半坡聚落时期,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饲养的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

改正:

(2)灵渠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

改正:

(3)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

改正: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卓著。

(1)东汉时,宦官           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2)东汉末年名医华佗不仅擅长针灸,而且发明了麻醉药剂“        ”, 创编出“ 五禽戏”。(3)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提出了“          ”理论 ,提倡预防疾病。

 

在中国古代史上,发生过许多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1)200年,曹操在            中大败袁绍,为以后统有北方打下基础。

(2)                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莫定了基础。

(3)              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状态。

 

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的问题。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面发生过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在其统治时期都迁过都。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

A. 长安    B. 咸阳    C. 洛阳    D. 成都

 

某位历史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张名人卡片(如下图)。其中,空格处不能填写的内容是

A. 数学名著《缀术》    B. 圆周率:3.1415926~3.1415927

C. 先进历法《大明历》    D. 著有《水经注》

 

有一位圣贤出生于春秋时期。500年后,他成了“中国人”,又过了500年后,他成了“东亚人”,现在正逐步成为“世界人”。这位“圣贤”是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韩非子

 

司马迁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下列内容可能出现在《史记》中的是

A. 河姆渡聚落的兴衰    B. 探寻秦国崛起的原因    C. 道教的兴起与传播    D.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一次次地回望,回望长安城内的万家灯火。......你为干戈而来,为凿空西域而来,匈奴虏你十年,你......却收获了一条灿烂千年的丝路。”材料中的“你”指的是

A. 甘英    B. 张骞    C. 班勇    D. 班超

 

“一进为过厅,内院有双鹤对舞……二进为堂屋,堂上置樽酒,主客对酌……楼下系一猛犬,有仆役执帚清扫。”东汉画像砖中这一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反映了

A. 光武中兴,人民生活安乐    B. 宦官专权,社会动荡不安

C. 外戚专权,政治腐败不堪    D. “文景之治”,经济繁荣发展

 

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国家法律、法令和法制的统一等,是中国古代监察机构及监察官员的主要职责。下列秦汉时期的官职中具有监察功能的是

①丞相

②刺史

③御史大夫

④太尉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有网友评价秦始皇:“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吞并八荒,六合一统,千古一帝,夺万世之潇洒。”该网友评价的主要是秦始皇哪一方面的功绩

A. 开始启用“皇帝”称号    B. 修筑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C.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街    D. 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在中国远古的传说中,涌现了许多杰出的领袖人物。为了了解这一时期的伟人事迹,我们可到下列哪一地方参观学习

 

A. 轩辕故里    B. 秦兵马俑    C. 孔子庙    D. 仲景堂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第一编中写道:“......一九二九年发现生存在约四五十万年前的猿人头骨、牙齿、下额骨和躯干骨化石。......他们已经知道选取砾石或石英,打击成为有棱角的石片,当作武器或生产工具来使用。”材料描述的远古人类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某学校八年级某班准备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历视“知识竟赛。高原同学收集了以下材料,请你帮他解决问题。

[开天辟地谱新篇]

材料一  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它,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材料中的“它”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当时“它”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星星之火可燎原]

材料二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记者风趣地说:“1927 年,老蒋够厉害的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2)材料二中的“孵出小鸡来”是指什么?  8月1日是建军节,这节日的由来与哪一事件有关? 

[功重千古永不忘]

材料三

(3)图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这次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成长道路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图二反映的是日本向中国递交投降书的场景,促使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图三反映的是哪事件?其历史地位如何?

[责任使命铸辉煌]

材料四  2018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97载风雨坎坷,砥砺中国人民的奋进意志,考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穿越革命战火的硝烟,接受建设激情的洗礼,把握改革时代的脉动,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一个文明古国走向复兴、惠及人类的崭新道路,彰显了一个政党坚不可摧的宗旨信念和始终不渝的责任使命。

(5)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从中华民族各项辉煌的成就中得到的感悟。

 

中国近代化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信、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

﹣﹣摘编自《中国的奋斗》

(1)材料一中的“现代化尝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的进步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二以下是1913﹣1920年华人投资近代工业情况表

时间

工厂数

创业资本

工人

1913年

689家

3.3亿

27万

1920年

1759家

5亿

55万

 

(2)请认真分析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说说该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该变化出现的内因和外因分别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近百年的近代史,既是中国的屈辱史,也是近代中国的衰落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中华民族的屈导史和抗争史中 国近代史开始了。

(1)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把它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二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住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究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2)材料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说说,该条约的哪-条款内容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愧儡?

材料三  电令(如下图)。

(3)材料三中这份电令发出的背景是什么?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发生后中国国内抗战形势出现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近代中国的历史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中国近代史的历程艰难曲折。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李秀成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 )

改正:

(2)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亲赴战时陪都南京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并签署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

改正:

(3)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京剧《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    )

改正:

 

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战役名称。

(1)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        

(2)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3)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是        

 

在历史的长河中城市反映着不同历史。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地点名称。

(1)中国革命的摇蓝,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所在地——         

(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地方——         

(3)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又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的所在地——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